(《本经》中品)

【释名】时珍曰︰梅古文作呆,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呆。书家讹为甘木。后作梅,从每,谐声也。或云︰梅者媒也,媒合众味。故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而梅字亦从某也。陆佃《埤雅》言梅入北方变为杏,郭璞注《尔雅》以为梅,皆误矣。

即木,荆人呼为梅,见陆玑《草木疏》。

【集解】《别录》曰︰梅实生汉中山谷。五月采实,火干。

颂曰︰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

时珍曰︰按︰陆玑《诗疏》云︰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其实酢,曝干为脯,入羹齑中,又含之可以香口。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范成大《梅谱》云︰江梅,野生者,不经栽接,花小而香,子小而硬。消梅,实圆松脆,多液无滓,惟可生啖,不入煎造。绿萼梅,枝跗皆绿。重叶梅,花叶重叠,结实多双。红梅,花色如杏。

杏梅,色淡红,实扁而斑,味全似杏。鸳鸯梅,即多叶红梅也,一蒂双实。一云︰苦楝接梅,则花带黑色。谭子化书云︰李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梅接杏而本强者其实甘。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熟者笮汁晒收为梅酱惟乌梅、白梅可入药。梅酱,夏月可调渴水饮之。

果部相关梅实 巴旦杏 杏根 杏枝 杏叶 杏花 杏仁(杏核仁) 杏实  李树胶

《本草纲目》果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