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实
梨实
【气味】甘、微酸,寒,无毒。多食令人寒中萎困。金疮、乳妇、血虚者,尤不可志曰︰《别本》云︰梨,甘寒,多食成冷痢。桑梨︰生食冷中,不益人。
【主治】热嗽,止渴。切片贴烫火伤,止痛不烂(苏恭)。治客热,中风不语,治伤寒热发,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开宝》)。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作浆,吐风痰(大明)。猝喑风不语者,生捣汁频服。胸中痞塞热结者,宜多食之(孟诜)。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时珍)。
【发明】宗奭曰︰梨,多食动脾,少则不及病,用梨者当斟酌之。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疾。
慎微曰︰孙光宪《北梦琐言》云︰有一朝士见奉御梁新诊之,曰︰风疾已深,请速归去。复见州马医赵鄂诊之,言与梁同,但请多吃消梨,咀不及,绞汁而饮。到家旬日,唯吃消梨,顿爽也。
时珍曰︰《别录》著梨,只言其害,不著其功。陶隐居言梨不入药。盖古人论病多主风寒,用药皆是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按︰《类编》云︰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无聊,往谒杨吉老诊之。杨曰︰君热症已极,气血消铄,此去三年,当以疽死。士人不乐而去。闻茅山有道士医术通神,而不欲自鸣。乃衣仆衣,诣山拜之,愿执薪水之役。道士留置弟子中。久之以实白道士。道士诊之,笑曰︰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食滓饮汁,疾自当平。士人如其戒,经一岁复见吉老。见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惊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理?士人备告吉老。吉老具衣冠望茅山设拜,自咎其学之未至。此与琐言之说仿佛。观夫二条,则梨之功岂小补哉?然惟乳梨、鹅梨、消梨可食,余梨则亦不能去病也。
【附方】旧八,新四。
消渴饮水︰用香水梨、或鹅梨、或江南雪梨皆可,取汁以蜜汤熬成瓶收。无时以热水或冷水调服,愈乃止。(《普济方》)
猝得咳嗽︰颂曰︰崔元亮《海上方》︰用好梨去核,捣汁一碗,入椒四十粒,煎一沸去滓,纳黑饧一大两,消讫,细细含咽立定。诜曰︰用梨一颗,刺五十孔,每孔纳椒一粒,面裹灰火煨熟,停冷去椒食之。又方︰去核纳酥、蜜,面裹烧熟,冷食。又方︰切片,酥煎食之。
又方︰捣汁一升,入酥、蜜各一两,地黄汁一升,煎成含咽。凡治嗽,须喘急定时冷食之。若热食反伤肺,令嗽更剧,不可救也。若反,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即佳。
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之,至效。(《摘玄》)
喑风失音︰生梨,捣汁一盏饮之,日再服。(《食疗本草》)
小儿风热,昏懵躁闷,不能食︰用消梨三枚切破,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圣惠方》)
赤目弩肉,日夜痛者︰取好梨一颗捣绞汁,以绵裹黄连片一钱浸汁。仰卧点之。(赤眼肿痛︰鹅梨一枚捣汁,黄连末半两,腻粉一字,和匀绵裹浸梨汁中,日日点之。(《圣惠方》)
反胃转食,药物不下︰用大雪梨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内,湿纸包四、五重,煨熟食

《本草纲目》果部
- 李
- 李实
- 李核仁
- 李根白皮
- 李花
- 李叶
- 李树胶
- 杏
- 杏实
- 杏仁(杏核仁)
- 杏花
- 杏叶
- 杏枝
- 杏根
- 巴旦杏
- 梅
- 梅实
- 乌梅
- 白梅
- 梅核仁
- 梅花
- 梅叶
- 梅根
- 木梅
- 桃
- 桃实
- 桃仁(桃核仁)
- 桃毛
- 桃枭
- 桃花
- 桃叶
- 桃茎,桃白皮
- 桃胶
- 桃符
- 桃橛
- 栗
- 栗实
- 栗内薄皮
- 栗壳
- 栗毛球
- 栗花
- 栗树皮
- 栗根
- 天师栗
- 枣
- 生枣
- 大枣
-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 枣叶
- 枣木心
- 枣根
- 枣皮
- 仲思枣
- 苦枣
- 梨
- 梨实
- 梨花
- 梨叶
- 梨木皮
- 鹿梨
- 棠梨
- 海红(海棠梨)
- 木瓜
- 楂子
- 楂
- 温孛
- 山楂
- 赤爪木
- 庵罗果
- 柰(频婆)
- 林檎(文林郎果)
- 柿
- 漆柿(绿柿)
-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 安石榴
- 甘石榴
- 酸石榴
- 酸榴皮
- 酸榴东行根
- 榴花
- 橘
- 橘实
- 黄橘皮
- 青橘皮
- 橘瓤上筋膜
- 橘核
- 橘叶
- 柑
- 橙
- 柚
- 枸橼
- 金橘
- 枇杷
- 杨梅
- 樱桃
- 山婴桃
- 银杏
- 胡桃
- 胡桃仁
- 油胡桃
- 胡桃青皮
- 胡桃树皮
- 胡桃壳
- 榛
- 阿月浑子
- 槠子
- 钩栗
- 橡实
- 槲实
- 荔枝
- 荔枝实
- 荔枝核
- 荔枝壳
- 荔枝花,荔枝皮根
- 龙眼
- 龙眼实
- 龙眼核
- 龙荔
- 橄榄
- 橄榄实
- 橄榄仁
- 橄榄核
- 木威子
- 庵摩勒
- 毗梨勒
- 五敛子
- 五子实
- 榧实
- 海松子
- 槟榔
- 大腹子
- 椰子
- 无漏子
- 桄榔子
- 木面
- 波罗蜜
- 无花果
- 阿勒勃
- 沙棠果
- 蟾子
- 麂目
- 都桷子
- 都念子
- 都咸子
- 摩厨子
- 韶子
- 马槟榔
- 枳(蜜枳)
- 秦椒
- 蜀椒
- 崖椒
- 蔓椒
- 地椒
- 胡椒
- 毕澄茄
- 吴茱萸
- 食茱萸
- 盐麸子
- 醋林子
- 茗
- 皋芦
- 甜瓜
- 瓜蒂
- 西瓜
- 葡萄
- 婴郁
- 猕猴桃
- 甘蔗
- 沙糖
- 石蜜
- 刺蜜
- 莲藕
- 莲实
- 藕
- 藕丝菜
- 藕节
- 莲薏(苦薏)
- 莲蕊须
- 莲花
- 莲房
- 荷叶
- 红白莲花
- 芰实
- 芰花
- 乌菱壳
- 芡实
- 乌芋
- 慈菇
- 附录诸果
- 诸果有毒
- 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