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实

栗实

【气味】咸,温,无毒。

诜曰︰吴栗虽大味短,不如北栗。凡栗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益也。火煨去汗,亦杀水汽。生食则发气,蒸炒熟食则壅气。凡患水人不宜食,味咸生水也。

恭曰︰栗作粉食,胜于菱、芡;但以饲孩儿,令齿不生。

宗奭曰︰小儿不可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膈食生虫,往往致病。

【主治】益气,浓肠补肾气,令人耐饥(《别录》)。

生食,治腰脚不遂(思邈)。疗筋骨断碎,肿痛瘀血,生嚼涂之,有效(苏恭)。

栗楔(音屑)时珍曰︰一球三颗,其中扁者栗楔也。

【主治】筋骨风痛(士良)。活血尤效(颂曰︰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每日生食七枚,破冷癖。又生嚼,恶刺,出箭头,敷瘰癧肿毒痛(大明)。

【发明】思邈曰︰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

若服饵则宜蒸曝之。

宗奭曰︰栗之补肾,为其味咸,又滞其气也。

时珍曰︰栗于五果属水。水潦之年则栗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后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按︰苏子由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此得食栗之诀也。王祯《农书》云︰《史记》载︰秦饥,应侯请发五苑枣、栗。则本草栗浓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之说,殆非虚语矣。

【附方】旧三,新五。

小儿疳疮︰生嚼栗子敷之。(《外台》)。

苇刺入肉︰方同上。

马汗入肉成者。方同上。(《胜金方》)。

马咬成疮︰独颗栗子烧研敷之。(《医说》)。

熊虎爪伤︰嚼栗敷之。(《肘后》)。

小儿口疮︰大栗煮熟,日日与食之,甚效。(《普济》)。

衄血不止︰宣州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出火毒,入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水下。(《圣济总录》)。

金刃斧伤︰用独壳大栗研傅,或仓卒嚼敷亦可。(《集简方》)。

果部相关栗内薄皮  桃橛 桃符 桃胶 桃茎,桃白皮 桃叶 桃花 桃枭 桃毛

《本草纲目》果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