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

大枣

【释名】干枣(《别录》)、美枣(《别录》)、良枣。

《别录》曰︰八月采,曝干。

瑞曰︰此即晒干大枣也。味最良美,故宜入药。今人亦有用胶枣之肥大者。

【气味】甘,平,无毒。

思邈曰︰甘、辛,热,滑,无毒。

杲曰︰温。

大明曰︰有齿病、病、虫人不宜啖枣,小儿尤不宜食。又忌与葱同食,令人五脏不和;与鱼同食,令人腰腹痛

时珍曰︰今人蒸枣多用糖、蜜拌过,久食最损脾、助湿热也。啖枣多,令人齿黄生。故嵇康《养生论》云︰齿处晋而黄,虱处头而黑。

【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经》。宗奭曰︰(煮取肉,和脾胃药甚佳)。

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久服不饥神仙(《别录》)。

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大明)。小儿患秋痢,与蛀枣食之良(孟诜)。杀乌头、附子、天雄毒(之才)。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李杲)。

【发明】弘景曰︰道家方药,以枣为佳饵。其皮利,肉补虚,所以合汤皆擘之也。

杲曰︰大枣气味俱浓,阳也。温以补不足,甘以缓阴血。

成无己曰︰邪在营卫者,辛甘以解之。故用姜、枣以和营卫,生发脾胃升腾之气。张仲景治奔豚,用大枣滋脾土以平肾气也。治水饮胁痛有十枣汤,益土而胜水也。

震亨曰︰枣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甘先入脾,补脾者未尝用甘。故今人食甘多者,脾必受病也。时珍曰︰《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若无故频食,则生虫损齿,贻害多矣。按︰王好古云︰中满者勿食甘,甘令人满。故张仲景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饧、枣,与甘草同例,此得用枣之方矣。又按︰许叔微《本事方》云︰一妇病脏燥悲泣不止,祈祷备至。予忆古方治此证用大枣汤,遂治,与服尽剂而愈。古人识病治方,妙绝如此。又陈自明《妇人良方》云︰程虎卿内人妊娠四、五个月,遇昼则惨戚悲伤,泪下数欠,如有所凭,医巫兼治皆无益。管伯周说︰先人曾语此,治须大枣汤乃愈。

虎卿借方治药,一投而愈。方见下条。又《摘玄方》治此证,用红枣烧存性,酒服三钱,亦大枣汤变法也。

【附方】旧七,新十二。

和胃气︰以干枣去核,缓火逼燥为末。量多少入少生姜末,白汤点服。调和胃气甚良。(《衍义》)。

反胃食︰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翅,入在内,煨熟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良。

小肠气痛︰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足、翅,入枣内,纸包煨熟,去蝥食枣,以桂心、荜澄茄汤下。(《直指》)。

伤寒热病后,口干咽痛,喜唾︰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捣入蜜丸。含如杏核大,咽汁甚效。(《千金方》)。

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若神灵,数欠者,大枣汤主之︰大枣十枚,小麦一升,甘草二两,每服一两,水煎服之。亦补脾气。(《金匮》)。

妊娠腹痛︰大红枣十四枚,烧焦为末,以小便服之。(《梅师》)。

大便燥塞︰大枣一枚去核,入轻粉半钱缚定,煨熟食之,仍以枣汤送下。(《直指》)。

咒枣治疟︰执枣一枚,咒曰︰吾有枣一枚,一心归大道。优他或优降,或劈火烧之。念七遍,吹枣上,与病患食之,即愈。(《嵝神书》)。

烦闷不眠︰大枣十四枚,葱白七茎,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千金》)。

上气咳嗽,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者︰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入枣肉中泣尽酥,取收之。常含一枚,微微咽之取瘥。(《圣惠方》)。

吐血,因啖辛辣,热物致伤者︰用红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过)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下。(《三因》)。

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和捣。

绵裹塞耳、鼻,日一度。三十余日,闻声及香臭也。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孟诜《食疗》)。

久服香身︰用大枣肉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之。(《食疗本草》)。

走马牙疳︰新枣肉一枚,同黄柏烧焦为末。油和敷之。若加砒少许更妙。(王氏《博济》)。

久坏不愈者。枣膏三升,煎水频洗,取愈。(《千金》)。

痔疮疼痛︰大肥枣一枚剥去皮,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敷枣瓤上,纳入下部良。(《外台》)。

下部虫痒︰蒸大枣取膏,以水银和捻,长三寸,以绵裹,夜纳下部中,明日虫皆出也。(《肘后》)。

卒急心疼︰《海上方》诀云︰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不害心疼直到老。

食椒闭气︰京枣食之即解也。(《百一选方》)。

果部相关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生枣  天师栗 栗根 栗树皮 栗花 栗毛球 栗壳 栗内薄皮

大枣

《本草纲目》果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