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录》中品)

【释名】粟。

时珍曰︰粟,古文作,象穗在禾上之形。而《春秋说》题辞云︰西乃金所立,米为阳之精,故西字合米为粟。此凿说也。许慎云︰粟之为言续也。续于谷也。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而今之粟,在古但呼为粱。后人乃专以粱之细者名粟,故唐孟诜《本草》言人不识粟,而近世皆不识粟也。大抵粘者为秫,不粘者为粟。故呼此为粟,以别秫而配。北人谓之小米也。

【集解】弘景曰︰粟,江南西间所种皆是。其粒细于粱,熟舂令白,亦当白粱,呼为白粱粟,或呼为粢米。

恭曰︰粟类多种,而并细于诸粱。北土常食,与粱有别。粢乃稷米,陶注非矣。

诜曰︰粟,颗粒小者是,今人多不识之。其粱米粒粗大,随色别之。南方多田,种之极易。舂粒细香美,少虚怯,只于灰中种之,又不锄治故也。北田所种多锄之,即难舂;不锄即草翳死。都由土地使然尔。

时珍曰︰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苗俱似茅。种类凡数十,有青、赤、黄、白、黑诸色,或因姓氏地名,或因形似时令,随义赋名。故早则有赶麦黄、百日粮之类,中则有八月黄、老军头之类,晚则有雁头青、寒露粟之类。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粟之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息耗,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返道,劳而无获。大抵早粟皮薄米实,晚粟皮浓米少。

谷部相关粟米 青粱米 白粱米 黄粱米  玉蜀黍 蜀黍 丹黍米  

《本草纲目》谷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