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麸
麦麸
【主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之(《日华》)。和面作饼,止泄痢,调中去热健人。以醋拌蒸热,袋盛,包熨人马冷失腰脚伤折处,止痛散血(藏器)。醋蒸,熨手足风湿痹痛,寒湿香港脚,互易至汗出,并良。末服,止虚汗(时珍)。
【发明】时珍曰︰麸乃麦皮也。与浮麦同性,而止汗之功次于浮麦,盖浮麦无肉也。凡人身体疼痛及疮疡肿烂沾渍,或小儿暑月出痘疮,溃烂不能著席睡卧者,并用夹褥盛麸缝合藉卧,性凉而软,诚妙法也。
【附方】新七。
虚汗盗汗︰《卫生宝鉴》︰用浮小麦(文武火炒),为末。每服二钱半,米饮下,日三服。或煎汤代茶饮。一方︰以猪觜唇煮熟切片,蘸食亦良。
产后虚汗︰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以猪肉汁调服二钱,日二服。(胡氏《妇人方》)。
走气作痛︰用酽醋拌麸皮炒热,袋盛熨之。(《生生编》)。
灭诸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和酥敷之。(《总录》)。
小儿眉疮︰小麦麸炒黑,研末,酒调敷之。
小便尿血︰面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之。《集玄》。

麦麸
麦麸
《本草纲目》谷部
- 胡麻
- 白油麻
- 胡麻油
- 亚麻
- 大麻
- 麻勃
- 麻
- 麻仁
- 麻油
- 麻叶
- 黄麻
- 麻根
- 沤麻汁
- 小麦
- 麦麸
- 面
- 麦粉
- 面筋
- 麦苗
- 大麦
- 麦
- 雀麦
- 荞麦
- 苦荞麦
- 稻
- 稻穰
- 粳
- 粳米
- 淅二泔(米沈)
- 炒米汤
- 禾秆
- 占稻(早稻)
- 稷
- 黍
- 丹黍米
- 蜀黍
- 玉蜀黍
- 粱
- 黄粱米
- 白粱米
- 青粱米
- 粟
- 粟米
- 粟泔汁
- 粟糖
- 粟奴
- 秫
- 龙爪粟,鸭爪稗
- 稗
- 野狼尾草
- 东蓬葵
- 菰米
- 蓬草子
- 皇草
- 自然谷
- 薏苡
- 薏苡仁
- 薏苡根
- 薏苡叶
- 罂子粟
- 阿芙蓉
- 大豆
- 黑大豆(黑豆)
- 大豆皮
- 豆叶
- 豆花
- 大豆黄卷
- 黄大豆
- 赤小豆
- 腐婢
- 绿豆
- 绿豆粉
- 豆皮
- 白豆
- 豆
- 豌豆
- 蚕豆
- 豇豆
- 蛾眉豆(沿篱豆)
- 白扁豆
- 白扁豆花
- 刀豆
- 黎豆
- 大豆豉
- 淡豉
- 蒲州豉
- 豆黄
- 豆腐
- 陈廪米
- 饭
- 青精干石饭
- 粥
- 糗
- 糕
- 粽
- 寒具(环饼,捻头)
- 蒸饼
- 女曲(黄子)
- 黄蒸(麦黄)
- 曲(酒母,酒曲)
- 小麦曲
- 大麦曲
- 面曲,米曲
- 神曲
- 红曲
- 米
- 饴糖
- 酱
- 榆仁酱
- 芜荑酱
- 醋
- 米醋
- 酒
- 米酒
- 糟笋节中酒
- 东阳酒
- 姜酒
- 葱豉酒
- 戊戌酒
- 烧酒
- 葡萄酒
- 酿酒
- 糟
- 酒糟
- 大麦醋糟
- 干饧糟
- 米秕
- 舂杵头细糠
- 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