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上品)

【释名】

时珍曰︰熊者雄也。熊字篆文象形。俗呼熊为猪熊,罴为人熊、马熊,各因形似以为别也。《述异记》云︰在陆曰熊,在水曰能(即鲧所化者)。故熊字从能。《续搜神记》云︰熊居树孔中,东土人击树,呼为“子路”则起,不呼则不动也。又狒狒亦名人熊,见本条。

【集解】

《别录》曰︰熊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之。

弘景曰︰今东西诸山县皆有之,自非易得。

颂曰︰今雍、洛、河东及怀庆、卫山中皆有之。形类大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于地。冬蛰入穴,春月乃出。其足名蹯,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之难熟。熊性恶盐,食之即死(出《淮南子》)。

时珍曰︰熊如大豕而竖目,人足黑色。春夏膘肥时,皮浓筋驽,每升木引气,或堕快,俗呼跌膘,即《庄子》所谓熊经鸟申也。冬月蛰时不食,饥则舐其掌,故其之熊蹯。其行山中,虽数十里,必有伏之所,在石岩枯木,山中人谓之熊馆。刘敬叔《异苑》云︰熊性恶秽物及伤残,捕者置此物于穴,则合穴自死。或为棘刺所伤,出穴爪之,至骨即毙也。陆佃《埤雅》云︰其胆春近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熊、罴皆壮毅之物,属阳,故书以喻不二心之臣,而诗以为男子之祥也。

兽部相关熊脂 豪猪肚(豪猪屎) 豪猪肉 豪猪 野猪皮 野猪外肾 野猪头骨 野猪齿 野猪胆 野猪黄

《本草纲目》兽部

本草相关医书

    【中医宝典】网站地图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