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饼
蒸饼
(《纲目》)
【释名】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饼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有蒸饼、汤饼、胡饼、索饼、酥饼之属,皆随形命名也。
【集解】时珍曰︰小麦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饼其来最古,是酵糟发成单面所造,丸药所须,且能治疾,而本草不载,亦一缺也。惟腊月及寒食日蒸之,至皮裂,去皮悬之风干。临时以水浸胀,擂烂滤过,和脾胃及三焦药,甚易消化。且面已过性,不助湿热。其以果菜、油腻诸物为馅者,不堪入药。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消食,养脾胃,温中化滞,益气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爱竹谈薮》云︰宋宁宗为郡王时,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国医罔措,或举孙琳治之。琳用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物捣丸,令以温水下三十丸。曰︰今日进三服,病当减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赐以千缗。或问其说。琳曰︰小儿何缘有淋,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能通利故尔。若琳者,其可与语医矣。
【附方】新六。
积年下血︰寒食蒸饼、乌龙尾各一两,皂角七挺(去皮酥炙),为末,蜜丸。米饮每服二十丸。(《圣惠方》)。
下痢赤白,治营卫气虚,风邪袭入肠胃之间,便痢赤白,脐腹痛,里急后重,烦渴胀满,不进饮食︰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为末,炼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化热服。(《传信适用妙方》)。
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不过数日即止。(《医林集要》)。
一切折伤︰寒食蒸饼为末。每服二钱,酒下,甚验。(《肘后方》)。
汤火伤灼︰馒头饼烧存性,研末,油调涂敷之。(《肘后方》)。
蒸饼
《本草纲目》谷部
- 胡麻
- 白油麻
- 胡麻油
- 亚麻
- 大麻
- 麻勃
- 麻
- 麻仁
- 麻油
- 麻叶
- 黄麻
- 麻根
- 沤麻汁
- 小麦
- 麦麸
- 面
- 麦粉
- 面筋
- 麦苗
- 大麦
- 麦
- 雀麦
- 荞麦
- 苦荞麦
- 稻
- 稻穰
- 粳
- 粳米
- 淅二泔(米沈)
- 炒米汤
- 禾秆
- 占稻(早稻)
- 稷
- 黍
- 丹黍米
- 蜀黍
- 玉蜀黍
- 粱
- 黄粱米
- 白粱米
- 青粱米
- 粟
- 粟米
- 粟泔汁
- 粟糖
- 粟奴
- 秫
- 龙爪粟,鸭爪稗
- 稗
- 野狼尾草
- 东蓬葵
- 菰米
- 蓬草子
- 皇草
- 自然谷
- 薏苡
- 薏苡仁
- 薏苡根
- 薏苡叶
- 罂子粟
- 阿芙蓉
- 大豆
- 黑大豆(黑豆)
- 大豆皮
- 豆叶
- 豆花
- 大豆黄卷
- 黄大豆
- 赤小豆
- 腐婢
- 绿豆
- 绿豆粉
- 豆皮
- 白豆
- 豆
- 豌豆
- 蚕豆
- 豇豆
- 蛾眉豆(沿篱豆)
- 白扁豆
- 白扁豆花
- 刀豆
- 黎豆
- 大豆豉
- 淡豉
- 蒲州豉
- 豆黄
- 豆腐
- 陈廪米
- 饭
- 青精干石饭
- 粥
- 糗
- 糕
- 粽
- 寒具(环饼,捻头)
- 蒸饼
- 女曲(黄子)
- 黄蒸(麦黄)
- 曲(酒母,酒曲)
- 小麦曲
- 大麦曲
- 面曲,米曲
- 神曲
- 红曲
- 米
- 饴糖
- 酱
- 榆仁酱
- 芜荑酱
- 醋
- 米醋
- 酒
- 米酒
- 糟笋节中酒
- 东阳酒
- 姜酒
- 葱豉酒
- 戊戌酒
- 烧酒
- 葡萄酒
- 酿酒
- 糟
- 酒糟
- 大麦醋糟
- 干饧糟
- 米秕
- 舂杵头细糠
- 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