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葳

紫葳

(《本经》中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凌霄(苏恭)、陵苕(《别录》)、陵时(郭璞)、女葳(甄权)、茇华(《别录》)、武威(《吴普》)、瞿陵(《吴普》)、鬼目

时珍曰︰俗谓赤艳曰紫葳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正误】弘景曰︰是瞿麦根,方用至少。《博物志》云︰郝晦行太行山北,得紫葳华。必当奇异,今瞿麦处处有之,不应乃在太行山。

恭曰︰紫葳、瞿麦皆《本经》药,体性既乖,生处亦不相关。《尔雅》云︰苕,一名陵苕。郭璞注云︰一名陵时。又名凌霄,此为真也。

颂曰︰孔颖达《诗疏》亦云︰苕,一名陵时。今本草无陵时之名,惟鼠尾草有之。岂所传不同,抑陶、苏之误耶?

时珍曰︰按吴氏《本草》︰紫葳,一名瞿陵。陶弘景误作瞿麦字尔。鼠尾止名陵翘,无陵时,苏颂亦误矣。并正之。

【集解】《别录》曰︰紫葳生西海川谷及山阳。

恭曰︰此凌霄花也。连茎叶用。《诗》云︰有苕之华,云其黄矣。《尔雅》云︰陵苕︰黄华,,白华茇。山中亦有白花者。

颂曰︰今处处皆有,多生山中,人家园圃亦或栽之。初作蔓生,依大木,久延至巅。其花黄赤,夏中乃盛。今医家多采花干之,入女科药用。

时珍曰︰凌霄野生,蔓才数尺,得木而上,即高数丈,年久者藤大如杯。春初生枝,一枝数叶,尖长有齿,深青色。自夏至秋开花,一枝十余朵,大如牵牛花,而头开五瓣,赭黄色,有细点,秋深更赤。八月结荚如豆荚,长三寸许,其子轻薄如榆仁、马兜铃仁。其根长亦如兜铃根状,秋后采之,阴干。

花(根同)

【气味】酸,微寒,无毒。普曰︰神农、雷公、岐伯︰辛;扁鹊︰苦、咸;黄帝︰甘,无毒。

权曰︰畏卤碱。

时珍曰︰花不可近鼻闻,伤脑。花上露入目,令人昏蒙。

【主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本经》)。产后奔血不定,淋沥,主热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甄权)。酒渣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大明)。

茎叶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痿,益气(《别录》)。热风身痒,游风风疹,瘀血带下。花及根功同(大明)。治喉痹热

【发明】时珍曰︰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茎叶带苦,手足厥阴经药也。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

【附方】旧一,新十三。

妇人血崩︰凌霄花为末。每酒服二钱,后服四物汤。(《丹溪纂要》)

粪后下血︰凌霄花浸酒频饮之。(《普济方》)

消渴饮水︰凌霄花一两,捣碎,水一盏半,煎一盏,分二服。(《圣济录》)

日内,小儿无故口青不饮乳︰用凌霄花、大蓝叶、芒硝、大黄等分,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研一丸,以乳送下,便可吃乳。热者可服,寒者勿服。昔有人休官后云游湖湘,修合此方,救危甚多。(《普济方》)

久近风痫︰凌霄花或根叶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服毕,解发不住手梳,口噙冷水,温则通身风痒︰凌霄花为末,酒服一钱。(《医学正传》)

大风疠疾︰《洁古家珍》︰用凌霄花五钱,地龙(焙)、僵蚕(炒)、全蝎(炒)各七个,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先以药汤浴过,服此出臭汗为效。《儒门事亲》︰加蝉蜕。五品各九个,作一服。

鼻上酒渣︰王《百一选方》︰用凌霄花、山栀子等分,为末。每茶服二数日除根。临川曾子仁用之有效。《杨氏家藏方》︰用凌霄花半两,硫黄一两,胡桃四个,腻粉一钱,研膏,生绢包揩。

发歇不定,田野名悲羊疮︰用凌霄花并叶煎汤,日日洗之。(杨仁斋《直指方》)。

妇人阴疮︰紫葳为末,用鲤鱼脑或胆调搽。(《摘玄方》)

耳卒聋闭︰凌霄叶。杵取自然汁,滴之。(《斗门方》)

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附录】骨路支(拾遗)。《藏器》曰︰味辛,平,无毒。主上气浮肿,水汽呕逆,妇人崩中,余血症瘕,杀三虫。生昆仑国。苗似凌霄藤,根如青木香。越南亦有。一名飞藤。

草部相关营实,墙蘼 旋花 牵牛子 预知子 藤子 马兜铃 番木鳖 木鳖子 使君子 蛇莓

《本草纲目》草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