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苦参
(《本经》中品)
【释名】苦(《本经》)、苦骨(《纲目》)、地槐(《别录》)、水槐(《本经》)、菟槐(《别录》)、骄槐(《别录》)、野槐(《纲目》)、白茎(《别录》,又名芩茎、禄白、陵郎、虎
【集解】《别录》曰︰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叶极似槐叶,花黄色,子作荚,根味至苦恶。颂曰︰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茎并生,苗高三、四尺以来,叶碎青色,极似槐叶,春生冬凋,其花黄白色,七月结实如小豆子。河北生者无花子。五月、六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
时珍曰︰七、八月结角如萝卜子,角内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
根
【修治】曰︰采根,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其腥秽气并浮在水面上,须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至申,取晒切用。
【气味】苦,寒,无毒。之才曰︰玄参为之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时珍曰︰伏汞,制雌黄、焰硝。
【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本经》)。养肝胆气,安五脏,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蚀(《别录》)。渍酒饮,治疥杀虫(弘景)。治恶虫、胫酸(苏恭)。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甄权)。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大明》)。
【发明】元素曰︰苦参,味苦,气沉,纯阴,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治本经须用,能逐湿。
颂曰︰古今方用治风热疮疹最多。
宗奭曰︰沈存中《笔谈》,载其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将佐曰︰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揩齿,其气味入齿伤肾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亦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此皆方书不载者。震亨曰︰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时珍曰︰子午乃少阴君火对化,故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素问》云︰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兼四气,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各从本脏之气。故久服黄连、苦参而反热者,此其类也。气增不已,则脏气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且获胜,久必暴夭。但人疏忽,不能精候尔。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人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其风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附方】旧十,新一十八。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
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取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
谷疸食劳︰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小儿身热︰苦参,煎汤,浴之良。(《外台秘要》)
毒热足肿作痛欲脱者。苦参,煮酒渍之。(姚僧坦《集验方》)
梦遗食减︰白色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为末。用雄猪肚一具,冼净,砂罐煮烂,石臼捣和药,干则入汁,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汤下,日三服。久服身肥食进,而梦遗立止。(刘松石《保寿堂方》)
小腹热痛,青黑或赤色,不能喘者。苦参一两,醋一升半,煎八合,分二服。(张杰《子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
饮食中毒,鱼肉菜等毒。上方煎服,取吐即愈。(《梅师方》)
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孙氏《仁存堂方》)
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妊娠尿难︰方见贝母下。产后露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头不痛者,用苦参二两,黄芩一两,生地黄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立验。(《普济方》)
龋齿风痛︰方见发明下。鼻疮脓臭,有虫也。苦参、枯矾一两,生地黄汁三合。水二盏,煎三合,少少滴之。(《普济方》)
肺热生疮,遍身皆是。用苦参末,粟米饮,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御遍身风疹︰痒痛不可忍,胸颈脐腹及近隐皆然者,亦多涎痰,夜不得睡。用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水服,次日便愈。(寇宗奭《衍义》)
大风癞疾︰颂曰︰用苦参五两(切)。以好酒三斗渍三十日。每饮一合,日三服,常服不绝。若觉痹,即瘥。张子和《儒门事亲》︰用苦参末二两,以猪肚盛之,缝合煮熟,取出去药。先饿一日,次早先饮新水一盏,将猪肚食之,如吐再食。待一、二时,以肉汤调无忧散五、七钱服,取出大、小虫一、二万为效。后以不蛀皂角一斤,去皮子,煮汁,入苦参末调糊。下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茶下,日三服。仍用麻黄、苦参、荆芥煎水洗之。《圣济总录》
苦参丸︰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苦参(九月末掘取,去皮曝干,取粉)一斤,枳壳(麸炒)六两。为末,蜜丸。每温酒下三十丸,日二夜一服。一方︰去枳壳。肾脏风毒及心肺积热,皮肤生疥癞,瘙痒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坏烂,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穗一十六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和剂局方》)
上下诸,或在项,或在下部。用苦参五升。苦酒一斗,渍三、四日服之,以知为度。(《肘后方》)
鼠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二宿,去滓,入黍米二升,酿熟,稍饮,日三次。(《肘后方》)
下部漏疮︰苦参煎汤,日日洗之。(《直指方》)
瘰癧结核︰苦参四两捣末。牛膝汁丸绿豆大。每暖水下二十丸。(张文仲《备急方》)
汤火伤灼︰苦参末,油调敷之。(《卫生宝鉴》)
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粉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陆氏《积德堂方》)
实(十月收采)
【气味】同根。
【主治】久服轻身不老,明目。饵如槐子法,有验(苏恭)。
苦参
- 苦参【本草纲目】图文版
- 苦参【中草药图片】
- 苦参【中药大全】
- 苦参【中药图谱】
- 苦参《本草备要》
- 苦参《本草便读》
- 苦参《本草乘雅半偈》
- 苦参《本草乘雅半偈》
- 苦参《本草崇原》
- 苦参《本草崇原》
- 苦参《本草从新》
- 苦参《本草撮要》
- 苦参《本草分经》
- 苦参《本草纲目》
- 苦参《本草害利》
- 苦参《本草经集注》
- 苦参《本草蒙筌》
- 苦参《本草求真》
- 苦参《本草图经》
- 苦参《本草图经》
- 苦参《本草新编》
- 苦参《本草新编》
- 苦参《本草衍义》
- 苦参《本草易读》
- 苦参《本草易读》
- 苦参《本草择要纲目》
- 苦参《本草择要纲目》
- 苦参《本经逢原》
- 苦参《得配本草》
- 苦参《滇南本草》
- 苦参《滇南本草》
- 苦参《冯氏锦囊秘录》
- 苦参《顾松园医镜》
- 苦参《雷公炮制药性解》
- 苦参《雷公炮炙论》
- 苦参《雷公炮炙论》
- 苦参《名医别录》
- 苦参《千金翼方》
- 苦参《神农本草经》
- 苦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苦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苦参《汤液本草》
- 苦参《外科全生集》
- 苦参《吴普本草》
- 苦参《新修本草》
- 苦参《药鉴》
- 苦参《药鉴》
- 苦参《药笼小品》
- 苦参《药笼小品》
- 苦参《药性切用》
- 苦参《药征续编》
- 苦参《药征续编》
- 苦参《医学入门》
- 苦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苦参《长沙药解》
- 苦参《长沙药解》
- 苦参《证类本草》
- 苦参《证类本草》
- 苦参《中药炮制》
- 苦参《中药学》
- 苦参膏【方剂大全】
- 苦参煎【方剂大全】
- 苦参酒【方剂大全】
- 苦参散【方剂大全】
- 苦参散《备急千金要方》
- 苦参散《儒门事亲》
- 苦参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苦参实【中药大全】
- 苦参水【方剂大全】
- 苦参汤【方剂大全】
- 苦参汤《备急千金要方》
- 苦参汤《备急千金要方》
- 苦参汤《备急千金要方》
- 苦参汤《金匮悬解》
- 苦参汤《医方考》
- 苦参汤《医学心悟》
- 苦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苦参丸【方剂大全】
- 苦参丸《妇人大全良方》
- 苦参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苦参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苦参丸《外科理例》
- 苦参丸《医方考》
- 苦参饮【方剂大全】
- 苦参圆【方剂大全】
- 小苦参【中药大全】
- 苦参大丸【方剂大全】
- 苦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苦参汤方《医宗金鉴》
- 苦参洗剂【方剂大全】
- 苦参洗汤【方剂大全】
- 苦参酝酒【方剂大全】
- 苦参治验《寿世保元》
- 苦参子膏【方剂大全】
- 白术苦参汤【方剂大全】
- 陈氏苦参丸【方剂大全】
- 儿茶和苦参【方剂大全】
- 黄连苦参汤【方剂大全】
- 加味苦参丸【方剂大全】
- 苦参(寒)《本草分经》
- 苦参(寒)《本草分经》
- 苦参的妙用【中药基础】
- 苦参地黄丸【方剂大全】
- 苦参甘草汤【方剂大全】
- 苦参橘皮丸【方剂大全】
- 苦参橘皮丸《备急千金要方》
- 苦参石膏汤【方剂大全】
- 苦参天麻酒【方剂大全】
- 苦参通淋方【方剂大全】
- 苦参外洗方【方剂大全】
- 苦参藓皮汤【方剂大全】
- 苦参消石酒【方剂大全】
- 苦参栀子丸【方剂大全】
- 苦参子仁酊【方剂大全】
- 淋洗苦参汤【方剂大全】
- 龙胆苦参丸【方剂大全】
- 葶苈苦参散【方剂大全】
- 皂角苦参丸【方剂大全】
- 寒凉药之苦参【中药基础】
- 苦参十二味丸【方剂大全】
- 苦参吐毒热汤【方剂大全】
- 苦参苡米洗剂【方剂大全】
- 苦参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剂大全】
- 当归贝母苦参丸《金匮悬解》
- 当归贝母苦参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加减大造苦参丸【方剂大全】
- 苦参子治休息痢《冷庐医话》
-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伤寒杂病论》
-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医宗金鉴》
- 苦参酒二(癞病)【百病药酒】
- 苦参酒方(癞病)【百病药酒】
- 苦参酒三(疫毒)【百病药酒】
- 苦参酒(痔疮肿痛)【偏方】
- 苦参酒一(疥癣病)【百病药酒】
- 苦参酿酒方(癞病)【百病药酒】
- 苦参酝酒方(癞病)【百病药酒】
- 藤黄苦参酒(毛囊炎)【偏方】
- 苦参黄柏酒(肿痛欲脱)【偏方】
- 苦参解毒酒(食物中毒)【百病药酒】
- 大造苦参丸(加减大造苦参丸)《冯氏锦囊秘录》
- 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复方苦参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复函【药典修订】
- 处方简单 缓释明显 便于给药——中国药大制备出苦参素胃内滞留缓释片【中药研究】
苦参
- 苦参汤【中医知识】
- 苦参作用【中医知识】
- 苦参的功效【中医知识】
- 苦参的药用【中医知识】
- 苦参的作用【中医知识】
- 苦参实的功效【中医知识】
- 苦参栓的效果【中医知识】
- 苦参素软胶囊【中医知识】
- 苦参治病验方【中医知识】
- 苦参煎剂止瘙痒【中医知识】
- 苦参中毒与解救【中医知识】
- 良药苦口话苦参【中医知识】
- 苦参 中药诗赏析【中医知识】
- 苦参的现代药理研究【中医知识】
- 沈括首载苦参副作用【中医知识】
- 苦参酒方——(癞病)【中医知识】
- 苦参酿酒方——(癞病)【中医知识】
- 苦参酝酒方——(癞病)【中医知识】
- 苦参酒(二)——(癞病)【中医知识】
- 苦参天麻酒——(疥癣病)【中医知识】
- 复方苦参碱可防治增生性瘢痕【中医知识】
- 苦参酒(一)——(疥癣病)【中医知识】
- 苦参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中医知识】
- 苦参碱可诱发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中医知识】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观察【中医知识】
- 中国药大制备出苦参素胃内滞留缓释片处方简单缓释明显【中医知识】
- 处方简单缓释明显便于给药——中国药大制备出苦参素胃内滞留缓释片【中医知识】
- 复方苦参注射液加白细胞介素2加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5例【中医知识】
《本草纲目》草部
- 甘草
- 黄耆
- 人参
- 芦
- 沙参
- 荠
- 隐忍叶
- 桔梗
- 长松
- 黄精
- 葳蕤
- 知母
- 肉苁蓉
- 列当
- 锁阳
- 天麻
- 赤箭
- 术
- 狗脊
- 贯众
- 巴戟天
- 远志
- 百脉根
- 淫羊藿
- 仙茅
- 玄参
- 地榆
- 丹参
- 紫参
- 王孙
- 紫草
- 白头翁
- 白芨
- 三七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秦艽
- 茈胡
- 前胡
- 防风(铜芸,茴芸,茴草)
- 独活
- 土当归
- 都管草
- 升麻
- 苦参
- 白藓
- 延胡索
- 贝母
- 山慈菇
- 石蒜
- 水仙
- 白茅
- 地筋
- 芒
- 龙胆
- 细辛
- 杜衡
- 及己
- 鬼督邮
- 徐长卿
- 白薇
- 白前
- 草犀
- 钗子股
- 吉利草
- 朱砂根
- 辟虺雷
- 锦地罗
- 紫金牛
- 拳参
- 铁线草
- 金丝草
- 当归
- 芎
- 蘼芜
- 蛇床
- 本(茇,鬼卿)
- 蜘蛛香
- 白芷
- 芍药
- 牡丹
- 木香
- 甘松香
- 山柰
- 廉姜
- 杜若
- 山姜
- 高良姜
- 豆蔻
- 白豆蔻
- 缩砂密
- 益智子
- 荜茇
- 酱
- 肉豆蔻
- 补骨脂
- 姜黄
- 郁金
- 蓬莪术
- 荆三棱
- 莎草,香附子
- 瑞香
- 茉莉
- 郁金香
- 茅香
- 白茅香
- 排草香
- 迷迭香
- 车香
- 艾纳香
- 兜纳香
- 线香
- 藿香
- 零陵香
- 薰草
- 兰草
- 泽兰
- 马兰
- 益奶草
- 香薷
- 石香
- 爵床
- 假苏
- 薄荷
- 积雪草
- 苏
- 水苏
- 荠(臭苏,青白苏)
- 菊
- 野菊
- 庵
- 蓍
- 艾
- 千年艾
- 茵陈蒿
- 青蒿
- 黄花蒿
- 白蒿
- 角蒿
- KT蒿(莪蒿,萝蒿,抱娘蒿)
- 马先蒿
- 阴地厥
- 牡蒿
- 九牛草
- 茺蔚
- 錾菜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草
- 曲节草
- 丽春草
- 旋复花
- 青葙
- 雁来红
- 天灵草
- 思子
- 鸡冠
- 红蓝花
- 番红花
- 燕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南草,龙豆)
- 苦(苦板)
- 漏芦
- 飞廉
- 苎麻
- 麻(白麻)
- 大青
- 小青
- 葫芦巴
- 蠡实
- 恶实
- 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火草
- 箬
- 芦(苇,葭)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龙常草
- 灯心草
- 地黄
- 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女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捶胡根
- 淡竹叶(碎骨子)
- 鸭跖草
- 葵
- 蜀葵
- 菟葵
- 黄蜀葵
- 龙葵
- 龙珠
- 酸浆
- 蜀羊泉
- 鹿蹄草
- 败酱
- 迎春花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
- 决明子
- 地肤
- 瞿麦
- 王不留行
- 剪春罗
- 金盏草
- 葶苈
- 车前
- 狗舌草
- 马鞭草
- 蛇含
- 女青
- 鼠尾草
- 野狼把草
- 狗尾草
- 鳢肠
- 连翘
- 陆英
- 蒴
- 水英
- 蓝
- 马蓝
- 蓝淀
- 青黛
- 甘蓝
- 蓼
- 荭草
- 天蓼
- 毛蓼
- 海根
- 火炭母草
- 三白草
- 蚕网草
- 蛇网草
- 虎杖
- 莸
- 蓄
- 荩草
- 蒺藜
- 白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杨梅
- 水杨梅
- 地蜈蚣草
- 半边莲
- 紫花地丁
- 鬼针草
- 独用将军
- 见肿消
- 攀倒甑
- 水甘草
- 大黄
- 商陆
- 花
- 野狼毒
- 防葵
- 牙子
- 茹
- 大戟
- 泽漆
- 甘遂
- 续随子
- 叶及茎中白汁
- 莨菪
- 云实
- 蓖麻
- 常山,蜀漆
- 藜芦
- 马肠根
- 木藜芦
- 附子
- 乌头
- 天雄
- 侧子
- 漏篮子
- 草乌头
- 白附子
- 虎掌
- 由跋
- 鬼芋,鬼头
- 半夏
- 蚤休
- 鬼臼
- 射干
- 鸢尾
- 玉簪
- 凤仙
- 坐拿草
- 曼陀罗花
- 羊踯躅
- 羊不吃草
- 芫花
- 荛花
- 醉鱼草
- 莽草
- 茵芋
- 石龙芮
- 毛茛
- 牛扁
- 麻,毛KT
- 格注草
- 海芋
- 钩吻
- 菟丝子
- 五味子
- 蓬
- 复盆子
- 悬钩子
- 蛇莓
- 使君子
- 木鳖子
- 番木鳖
- 马兜铃
- 藤子
- 预知子
- 牵牛子
- 旋花
- 紫葳
- 营实,墙蘼
- 月季花
- 栝蒌
- 王瓜
- 葛
- 黄环
- 天门冬
- 百部
- 何首乌
- 萆
- 菝
- 土茯苓
- 白蔹
- 女萎
- 赭魁
- 鹅抱
- 伏鸡子根
- 千金藤
- 九仙子
- 山豆根
- 黄药子
- 解毒子
- 白药子
- 会州白药
- 冲洞根
- 威灵仙
- 茜草
- 剪草
- 防己
- 通草
- 通脱木
- 钓藤
- 黄藤
- 白兔藿
- 白花藤
- 白英
- 萝
- 赤地利
- 紫葛
- 乌蔹莓
- 勒草,葛勒蔓
- 羊桃
- 络石
- 木莲
- 扶芳藤
- 常春藤
- 千岁
- 忍冬
- 甘藤
- 甜藤
- 含水藤
- 天仙藤
- 紫金藤
- 南藤
- 清风藤
- 百棱藤
- 省藤
- 紫藤
- 落雁木
- 风延母
- 藤黄
- 泽泻
- 恭草
- 羊蹄
- 酸模
- 龙舌草
- 菖蒲
- 白菖
- 香蒲
- 蒲黄
- 菰
- 苦草
- 水萍
- 苹
- 萍蓬草
- 荇菜
- 马蹄草(茆,露葵,水葵)
- 水藻
- 海藻
- 海蕴
- 海带
- 昆布
- 越王余
- 石帆
- 水松
- 石斛
- 骨碎补
- 石韦
- 金星草
- 石长生
- 石苋
- 景天
- 佛甲草
- 虎耳草
- 石胡荽
- 螺厣草
- 酢浆草
- 地锦
- 离鬲草
- 仙人草
- 仙人掌草
- 崖棕
- 紫背金盘草
- 白龙须
- 陟厘
- 干苔
- 井中苔,萍蓝
- 船底苔
- 石蕊
- 地衣草
- 垣衣
- 屋游
- 昨叶何草
- 乌韭
- 土马鬃
- 卷柏
- 玉柏
- 石松
- 桑花
- 马勃
- 百草
- 百草花
- 树孔中草
- 产死妇人冢上草
- 燕蓐草
- 鸡窠草
- 猪窠草
- 屈草
- 别羁
- 《名医别录》
- 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