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草

金星草

(宋《嘉》)

【释名】金钏草(《图经》)、凤尾草(《纲目》)、七星草。

时珍曰︰即石韦之有金星者。《图经》重出七星草,并入。

【集解】禹锡曰︰金星草,西南州郡多有之,以戎州者为上。喜生背阴石上净处,及竹箐中少日色处,或生大木下,及背阴古瓦屋上。初出深绿色,叶长一、二尺,至深冬背生黄星点子,两两相对,色如金,因得金星之名。无花实,凌冬不凋。其根盘屈如竹根而细,折之有筋,如猪马鬃。五月和根采之,干用。

颂曰︰七星草生江州山谷石上。叶如柳而长,作蔓延,长二、三尺。其叶坚硬,背上有黄点如七星。采无时。

【气味】苦,寒,无毒。颂曰︰微酸。

崔曰︰制三黄、砂、汞、矾石。

【主治】发背痈疮结核,解硫黄丹石毒,连根半斤,酒五升,银器煎服,先服石药悉下。亦可作末,冷水服方寸匕。涂疮肿,殊效。根浸油涂头,大生毛发(《嘉》)。乌髭发(颂)。解热,通五淋凉血(时珍)。

【发明】颂曰︰但是疮毒,皆可服之。然性至冷,服后下利,须补治乃平复。老年不可辄服。

宗奭曰︰丹石毒发于背,及一切痈肿。以其根叶二钱半,酒一大盏,煎服,取下黑汁。不惟下所服石药,兼毒去愈也。如不饮酒,则为末,以新汲水服,以知为度。

时珍曰︰此药大抵治金石发毒者。若忧郁气血凝滞而发毒者,非所宜也。

【附方】旧一,新二。

五毒发背︰金星草和根净洗,慢火焙干。每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二、三沸,更以温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固,时时饮之。忌生冷油肥毒物。(《经验方》)。

热毒下血︰金星草、陈干姜各三两,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下。(《本事方》)。

脚膝烂疮︰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即干。(《集简方》)。

草部相关石长生 石韦 骨碎补 石斛 水松 石帆 越王余 昆布 海带 海蕴

金星草

《本草纲目》草部

本草相关医书

    【中医宝典】网站地图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