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吴茱萸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o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 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bodinieri (Dode) Huang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或制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
1.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医方简义》导气汤。治厥阴头痛,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可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温经汤。若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常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如鸡鸣散。
2.用于胃寒呕吐证。本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3.用于虚寒泄泻证。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此外,以本品为末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疮,现代临床并用以治疗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备述
1.《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2.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此外尚含吴茱萸酸、吴茱萸苦素及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本品有镇痛作用。能升高体温,大量时能兴奋中枢,并引起视力障碍、错觉。用其煎剂给犬灌胃,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当与甘草配伍时,其降压作用消失,其降压作用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所致,且与组织胺释放有关。其煎剂对家兔小肠活动的影响,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本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本品煎剂、吴茱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官有兴奋作用。

吴茱萸
- 吴茱萸【本草纲目】
- 吴茱萸【本草纲目】图文版
- 吴茱萸【中药大全】
- 吴茱萸【中药图谱】
- 吴茱萸《本草备要》
- 吴茱萸《本草便读》
- 吴茱萸《本草乘雅半偈》
- 吴茱萸《本草乘雅半偈》
- 吴茱萸《本草崇原》
- 吴茱萸《本草崇原》
- 吴茱萸《本草从新》
- 吴茱萸《本草撮要》
- 吴茱萸《本草分经》
- 吴茱萸《本草分经》
- 吴茱萸《本草分经》
- 吴茱萸《本草分经》
- 吴茱萸《本草害利》
- 吴茱萸《本草经集注》
- 吴茱萸《本草经解》
- 吴茱萸《本草经解》
- 吴茱萸《本草蒙筌》
- 吴茱萸《本草求真》
- 吴茱萸《本草思辨录》
- 吴茱萸《本草思辨录》
- 吴茱萸《本草图经》
- 吴茱萸《本草图经》
- 吴茱萸《本草新编》
- 吴茱萸《本草新编》
- 吴茱萸《本草衍义》
- 吴茱萸《本草易读》
- 吴茱萸《本草易读》
- 吴茱萸《本草择要纲目》
- 吴茱萸《本草择要纲目》
- 吴茱萸《本经逢原》
- 吴茱萸《得配本草》
- 吴茱萸《冯氏锦囊秘录》
- 吴茱萸《顾松园医镜》
- 吴茱萸《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吴茱萸《名医别录》
- 吴茱萸《千金翼方》
- 吴茱萸《神农本草经》
- 吴茱萸《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吴茱萸《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吴茱萸《汤液本草》
- 吴茱萸《外科全生集》
- 吴茱萸《新修本草》
- 吴茱萸《药鉴》
- 吴茱萸《药鉴》
- 吴茱萸《药笼小品》
- 吴茱萸《药笼小品》
- 吴茱萸《药性切用》
- 吴茱萸《药征》
- 吴茱萸《药征》
- 吴茱萸《医学入门》
- 吴茱萸《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吴茱萸《长沙药解》
- 吴茱萸《长沙药解》
- 吴茱萸《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吴茱萸《证类本草》
- 吴茱萸《证类本草》
- 吴茱萸《中药炮制》
- 吴茱萸《中药学》
- 吴茱萸根【中药大全】
- 吴茱萸散【方剂大全】
- 吴茱萸汤【方剂大全】
- 吴茱萸汤《备急千金要方》
- 吴茱萸汤《备急千金要方》
- 吴茱萸汤《备急千金要方》
- 吴茱萸汤《备急千金要方》
- 吴茱萸汤《目经大成》
- 吴茱萸汤《删补名医方论》
- 吴茱萸汤《伤寒括要》
- 吴茱萸汤《伤寒寻源》
- 吴茱萸汤《伤寒寻源》
- 吴茱萸汤《时方妙用》
- 吴茱萸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吴茱萸汤《汤头歌诀》
- 吴茱萸汤《汤头歌诀》
- 吴茱萸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吴茱萸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吴茱萸汤《医方考》
- 吴茱萸汤《医方论》
- 吴茱萸汤《医宗金鉴》
- 吴茱萸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吴茱萸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吴茱萸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吴茱萸丸【方剂大全】
- 吴茱萸叶【中药大全】
- 吴茱萸证《医学摘粹》
- 吴茱萸证《医学摘粹》
- 吴茱萸证《医学摘粹》
- 吴茱萸粥【方剂大全】
- 吴茱萸粥《食疗方》
- 吴茱萸粥《饮膳正要》
- 吴茱萸汤方《伤寒论》
- 吴茱萸汤方《伤寒杂病论》
- 吴茱萸汤方《伤寒杂病论》
- 吴茱萸汤方《伤寒杂病论》
- 吴茱萸汤方《伤寒杂病论》
- 吴茱萸汤方《医宗金鉴》
- 吴茱萸汤证《临证实验录》
- 吴茱萸汤证《临证实验录》
- 丁香吴茱萸汤【方剂大全】
- 加减吴茱萸汤【方剂大全】
- 加味吴茱萸汤【方剂大全】
- 理中吴茱萸汤【方剂大全】
- 淋渫吴茱萸汤【方剂大全】
- 吴茱萸〈温〉《食疗本草》
- 吴茱萸生姜粥《保健药膳》
- 吴茱萸生姜粥《保健药膳》
- 温热药之吴茱萸【中药基础】
- 吴茱萸敷脚降压【循环类偏方】
- 吴茱萸化学成份【中药成分】
- 吴茱萸加附子汤《医方考》
- 吴茱萸外用7则【中药基础】
- 少阴病吴茱萸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病吴茱萸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方《伤寒杂病论》
-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伤寒论》
- 吴茱萸酒(小儿感冒)【偏方】
- 吴茱萸证九 阳明六十《伤寒悬解》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剂大全】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备急千金要方》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删补名医方论》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括要》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医方考》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医宗金鉴》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吴茱萸证十七 少阴十八《伤寒悬解》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医宗金鉴》
- 吴茱萸浸酒-(产后虚损)【百病药酒】
- 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吴茱萸外敷治小儿口腔溃疡【幼儿期保健】
- 吴茱萸根浸酒-(产后缺乳)【百病药酒】
- 吴茱萸证二十五 厥阴二十六《伤寒悬解》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吴茱萸汤七十八 方见《伤寒·阳明》《金匮悬解》
吴茱萸
- 吴茱萸【中医知识】
- 吴茱萸汤【中医知识】
- 吴茱萸的来历【中医知识】
- 吴茱萸外用7则【中医知识】
- 少阴病吴茱萸汤证【医案心得】
- 栽培吴茱萸正当时【中医知识】
- 吴茱萸外治小儿口角流涎【中医知识】
- 吴茱萸的副作用-吴茱萸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医案心得】
- 吴茱萸伪品——假茶辣(Jiachala)【中医知识】
- 吴茱萸混淆品(2)——野吴萸(Yewuyu)【中医知识】
- 几种当令种子药材采收加工(吴茱萸、吴芋、茶辣)【中医知识】
- 吴茱萸(Wuzhuyu)FructusEvodiae【中医知识】
- 吴茱萸混淆品(1)——巴氏吴萸(Bashiwuyu)【中医知识】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二、辛凉解表药

化痰止咳药
一、止咳平喘药

二、温化寒痰药

三、清化热痰药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燥湿药

三、清热凉血药

四、清热解毒药

五、清虚热药

温里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理气药

理血药
一、止血药

二、活血祛瘀药

开窍药

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二、养心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补益药
一、补气药

二、补血药

三、补阳药

四、补阴药

固涩药

消导药

泻下药
一、攻下药

二、润下药

三、峻下药

驱虫药

外用药及其它药

涌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