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防治的专题讨论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6):14

摘要:一、乳痈证治贵在早

外吹乳痈大多数由乳头破损后风邪入络,或乳头外结黄痂,阻碍乳汁外流以致乳汁壅滞而成。临床表现是:起病急、恶寒、发热、乳房结块肿痛、脉浮数。治疗重在疏散发表、疏通乳络,以瓜蒌牛蒡汤为代表方。先祖筱岩公谓,“本方配伍,疏散之力不足,而清热有余;寒凉过早,多致气血凝滞。每有消而不消、成而不成、转为乳疽阴证之虑”。从而作了改进,名之曰“新瓜蒌牛蒡汤”。组方:软柴胡、苏梗、荆芥防风、牛蒡子、留行子、鹿角霜、丝瓜络、路路通各9g 全瓜蒌、蒲公英各12g 青皮陈皮各4.5g。

外吹乳痈,抓紧早期治疗,每多获得消散。

二、通络、回乳相期用

通络药与回乳药合并应用,看似矛盾,但对外吹乳痈却是常法,临床上常可见未满月初产妇乳汁分泌旺盛,由乳络不宣而乳郁不畅;且乳儿吮吸无力、食量不多,每致乳汁壅滞。两者互为因果,遂致发为本病。治疗宜疏通乳络同时选用山楂、麦芽等,以减少乳汁分泌、防止乳汁多而壅滞。

三、温散肿结用鹿角

鹿角粉用之得当,对于痈肿的消散吸收确是立应。若乳痈不能内消,势必酿脓,若用鹿角粉则助邪化热,所以皮色(火欣)红时不宜用。先祖筱岩公常以鹿角霜代鹿角粉,认为鹿角霜既存鹿角温散消肿之能,又减其助邪之弊。

按:疽肿乃营气不从逆于肉里而生,而气血之性乃得温则行,得寒则凝。鹿角温通散结,故用于乳痈初起。历代医家对鹿角之应用于痈肿颇为至论:李时珍曰“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外科正宗》曰“鹿角散效独称雄,消乳专于建大功,每服三钱酒调下,能救肿痛永无踪”。

四、祖传治法验便廉

用熟猪油少许调生肌散成软膏,或用麻油调成糊状,涂布患处。哺乳时,橡皮乳头玻璃罩罩在乳头上,以减轻吮乳牵掣疼痛,并预防感染而并发乳痈。

按:以上垫棉压迫法和乳头风外治法系顾氏外科经验法。乳头风即乳头皲裂,由产妇肝胃湿热蕴结或乳头破碎而成,临床表现为乳头干燥开裂、痛如刀刺、揩之出血或流脂水,伴结黄痂。经久不愈,往往诱发外吹乳痈。本法及时治疗乳头风既可解除患者痛楚,又可预防乳痈。

五、回乳与否应斟酌

本人体会,乳痈初期,乳汁壅滞,郁结肿痛,宜以疏通乳络为主,有利于痈肿消散,回乳则反而加重乳汁郁结,促使蕴热成脓,故不宜回乳;脓成未熟,身热持续,应以和营清解为治,也不宜回乳,否则往往酿成传囊之变。《外科正宗》回乳重用麦芽至60g,此适用于传囊乳痈已传发多处的患者和体虚明显或乳汁转淡的乳母。

六、引流排脓须成熟

乳痈酿脓已成,势必切开引流,但宜熟不宜生。如偏生切开,则易造成传囊。脓成过熟而自溃者,多发生皮下组织糜烂坏死,疮口迟延愈合而久溃成漏。临床上尚可遇到乳房后位深部脓肿,乳房明显增大。脓熟时其皮色可以不变,只需按之一处,中软即可选择该处切开,手术放射形切开,有血管钳顶破脓肿壁,伸入脓腔,避免手术刀直捅脓腔而损伤血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