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汲取时代新知 为我临床所用

先生有很深的中医学理论造诣,是中医领域的专家,但他从不满足,而是不断学习一切时代新知,为我临床所用。先生早年又从陈大年章次公、曹惕寅诸名医为师,后又参加上海市开业医师学术研究会医学进修班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不断补充时代新知,由此被领导选派到综合性医院筹建中医科病房。其后,先生在综合性医院当过多年的中医科主任,与西医同道密切合作,经常中西医联合大查房,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先生从不排斥西医,而是不断学习先进的诊断方法、手段和用药规律。先生一向认为,中西医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不要有门户之见。先生强调,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作为一名中医,临床诊断疾病,已不能仅满足于中医病名,因此,常采用中西医知识参合,力求达到简明扼要,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更利于配合治疗。先生在治疗中风中脏腑、肝昏迷病人及尿毒症病人时,经常使用鼻饲、高位保留灌肠的西医给药途径,来保证药物的有效摄入。先生认为广泛的给药途径,本无中医或西医之分,只要对病人有利,谁都能加以应用。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无疑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不容。这也是近几年来治病中出现的新动态。先生不失时机地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祖国医学在治疗七情致病方面的有效方药应用于临床。早在86年就在《中医心理学论丛》上发表了“不寐的心理过程与治疗”一文,分析了不寐形成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策。在心理障碍的疾病中,先生主张要在“松”字上下功夫,这“松”字既包含了药物的治疗,更多的是通过语言,以合情合理的分析、安慰、诱导,为患者打开精神上的“结”,调整患者的心态,医病又医心。这种医学模式的改变,反映了中医的特色,同时也是先生治病疗效显著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中药药理的研究及其新的进展,先生在临床实践的同时,不断予以关注。如威灵仙治痛风、蒲公英治胃炎及胆囊炎、石苇治尿蛋白、葛根治脑血管疾病、芦荟软化血管、马鞭草抗肝纤维化、黄芩降血压、水牛角解毒保肝、苦参治心动过速、桂枝治心动过缓等。先生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再如黄芪除在传统的补益中气的功能外,很多实验研究提到其有调整机体免疫的作用,先生据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并非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增殖的直接结果,而是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的,自创了“解毒调控免疫方”治疗乙型肝炎。方中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抑制体液免疫,使E抗原转阴的作用,是从实的方面考虚的。生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中益气,具有提高补体水平,增强T细胞功能,诱生干扰素,抑制乙肝病毒繁殖的作用,是从虚的方面悟出来的。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凉血活血,对已沉着的免疫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清除的作用,是从改善肝脏病理出发的。郁金,味辛、苦,性寒。归心、肝、胆经。行气解郁,具有清除血中过剩抗原,防止免疫复合物形成的作用,是从恢复肝脏功能着眼的。四药共奏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抑制病毒、调控免疫之功。先生既采用传统的常用药物,同时又重视民间野生草药,如研究云南小红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用江西与福建的叶下珠治乙肝等等。先生经常关注中医药研究动向和新信息,有报道提到温病气分证已存在微观血瘀病变,并提供了动物实验及电镜依据,提出在清气分热药物中加丹参、赤芍治疗较传统的白虎汤更有效。先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从实际出发的,因为先生在医疗实践中发现,外感热病的各阶段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微循环障碍,如肺炎,虽在卫气同病阶段,但每每加入活血药就会缩短疗程,有利肺炎的吸取。先生还将这种思路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对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以及一些难证和怪病,在临床尚未发现明显的血瘀征象前,即加入活血化瘀药,果然提高了疗效。

先生善于吸取前人的有效经验,更时刻关注着现代科学的新进展,以此来不断开阔、充实和提高自己,从而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方药形成,随师侍诊3年,我们经常被先生渊博的知识,引经据典的娓娓道来,参古论今、灵活清晰的思路火花所折服。先生常说,只要有益于患者,有益于疾病的恢复,都可以为我临床所用。但先生的拿来从不盲从;为我临床所用,但从不被其所惑;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立足于中医,立足于临床,立足于疗效,为中医事业不断作出贡献。这是先生一贯的主张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