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营养医生为健康护航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董宇翔

  新闻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和脂肪肝等与营养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亦“水涨船高”,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一项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成人体重超标率为22.8%;肥胖率为7.1%;成人血脂异常率为18.6%。在存在大量营养过剩者的同时,也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诸如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等。

  合理营养

  对疾病康复提供支持

  今年刚刚40出头的李女士,前几日做了乳腺癌切除术,术后一直在化疗。由于白细胞偏低,听人家说喝牛尾汤好,于是她就天天让家人熬牛尾汤喝,谁知适得其反,白细胞非但没升上去,反而出现腹泻、营养不良,并逐渐消瘦。在社区医生建议下,李女士走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营养门诊。医生并没有开列一长串需“忌口”的食物清单,询问最多的,是李女士的口味爱好、饮食习惯和日常起居作息时间,最后专家给他开出一张“营养处方”。看着这张没有一粒药的“营养处方”,李女士将信将疑。两周后拿到血常规检验结果,白细胞数量较前期已经恢复了不少,看来营养门诊真是帮了她的大忙。

  “要能早一点看营养门诊就好了。”哈医大附属一院营养科主任闫雅更每次听到咨询者这样感叹,心里就不是滋味。在中国,人们重临床轻营养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认为治病一定只有打针、吃药、手术,对合理营养对疾病康复的支持不屑一顾。闫雅更表示,这其实是人们对营养错误的认识。在国外,营养早已作为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许多疾病除了遗传外,饮食是致病的最直接因素,所以科学饮食就等于阻断了发病的可能。此外,某些疾病对饮食有禁忌,如果患者在饮食上注意,就会避免病情复发。

  既要有食疗的意识

  更要有食疗的知识

  哈医大一院营养门诊创建于2007年,是全国三甲医院最早成立的营养门诊之一,已受到公众青睐。从就诊人群来看,糖尿病、营养不良、肥胖症占80%,其余20%为亚健康人群。闫雅更介绍说,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虽然具有一定的食疗意识,却缺乏食疗知识,总是盲目相信某些偏方可辅助治疗,而不了解自身需求,便盲目食用偏方,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从这个角度看,最大限度地消除“食盲”是国民综合素质亟须提高的重要一环。

  闫雅更认为,营养医生能够非常系统地对咨询者的各项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为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让咨询者认识到营养干预是整个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有了营养门诊,可让咨询者获得正确的饮食观念,对其健康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例如,儿童肥胖患病率很高,而临床往往仅关注于单纯性肥胖病例。其实,大多数少儿的肥胖是因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再如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治疗存在很多疑问:如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吗?服了降糖药还要不要控制饮食?可以吃水果吗?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营养门诊,医生就会对不同的病人制定出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另外,现在亚健康人群已占到70%,提高这些人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发展,以及防止或延缓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所以一定要重视营养,不要出现饮食误区,从以前单纯的“吃好”转变为“会吃”,才能吃出健康来。

  闫雅更补充说,慢性病预防也离不开营养门诊。现在高尿酸血症、痛风人群逐年增加,这类人群更需要接受饮食治疗,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首次将侧重点放在了通过合理饮食来预防慢性病。在10条针对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中,有2条是专门针对慢性病预防的,即“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和“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其他8条也包含慢性病预防的内容。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其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日常生活中

  哪些人需看营养门诊

  闫雅更指出,以下人群需要看营养门诊:

  1.糖尿病、慢性肾衰、痛风、高血脂、冠心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尿路结石等慢性疾病患者,需控制饮食与治疗配合;2.手术或放疗、化疗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者;3.需要减肥者;4.处于亚健康状态,希望通过合理饮食预防疾病的人群;5.孕期及产后妇女、幼儿、学生、老人等需特殊营养照顾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