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馥医案——脾虚不运,统摄失司

  杨某,男,5岁。

  【初诊日期】 2005年7月3日。

  【现病史】 于2年前因不明原因出现皮肤出血点,在某医院诊为ITP,2年多来转诊于云南、贵州、重庆各大医院,经输血、激素等治疗,未能痊愈。

  【查体】 皮肤散在出血点,脸胖,神差倦怠,面色萎黄,食少纳差,便溏,每日2—3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血液检查提示血小板少见,血块收缩不良,IgG抗体阳性。骨髓检查提示幼巨细胞增增多,未见产生巨核细胞,血小板罕见。

  【诊断】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紫癜)。

  【辨证】 脾虚不运,统摄失司。

  【治法】 健脾益气,兼以活血止血。

  【方药】 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IOg,山药20g,炒扁豆15g,建曲15g,山楂15g,小蓟15g,茜草15g。文火慢煎,2日1剂,每日3次服。

  连服10剂后皮肤故在出血点消失,精神好转,饮食增加,查血小板增加至15 X109/L。前方去茜草小蓟、炒扁豆,加木香砂仁各5g,再服1 5剂后病情明显改善,精神较佳,面色显红润,饮食较佳,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仍较弱,查血小板增至13t30 X 109/L。于前方加血余炭IOg,继服20剂后血小板增至200X 109/L以上。遂于前方去血余炭,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多次复查血小板均正常。

  【按语】 本病既属脾虚血亏,为何只用香砂六君类健脾益气之药,而不用四物类补血剂。张老谓: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四物汤类补血剂,用药过于滋腻,有碍脾胃运化功能,易使脾虚更甚。脾运复,血自生,小儿脏腑娇嫩,生长迅速,只要坚持健脾益气之法,可收生血之效,正如《血证论》所谓:“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张老强调,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既易伤阴,又易梅阳,因此即使有瘀血征象,亦须慎用祛瘀法,因为活血化瘀药多易伤气,如运用不当可损伤正气,使气虚更甚而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