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蒌
栝蒌
(《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图经》天花粉。
【释名】果(音裸)、栝蒌(《纲目》)、天瓜(《别录》)、黄瓜(《别录》)、地蒌(《本经》)、泽姑(《别
时珍曰︰,与同。
许慎云︰木上曰果,地下曰。此物蔓生附木,故得兼名。《诗》云︰果之实,亦施于宇,是矣。栝蒌,即果二字音转也,亦作KT,后人又转为栝蒌,愈转愈失其真矣。古者瓜姑同音,故有泽姑之名。齐人谓之天瓜,象形也。雷《炮炙论》,以圆者为栝,长者为蒌,亦出牵强,但分雌雄可也。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苏颂《图经》重出天花粉,谬
【集解】《别录》曰︰栝蒌,生弘农川谷及山阴地。根入土深者,良;生卤地者,有毒。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
弘景曰︰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围者,服食亦用之。实入摩膏用。
恭曰︰出陕州者,白实最佳。
颂曰︰所在有之。三、四月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而窄,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似壶卢花,浅黄色。结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其形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根亦名白药,皮黄肉白。
时珍曰︰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月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作青气。炒干捣烂,水熬取油,可点灯。
实
【修治】曰︰凡使皮子茎根,其效各别。其栝,圆黄皮浓蒂小;蒌则形长赤皮蒂粗。阴人服蒌,阳人服栝。并去壳皮革膜及油。用根亦取大二、三围者,去皮捣烂,以水澄粉用。
时珍曰︰栝蒌,古方全用,后世乃分子、瓤各用。
【气味】苦,寒,无毒。时珍曰︰味甘,不苦。
【主治】胸痹,悦泽人面(《别录》)。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时珍)。子︰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大明)。
【发明】震亨曰︰栝蒌实治胸痹者,以其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嗽之要药也。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为治消渴之神药。
时珍曰︰张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结胸满痛,皆用栝蒌实。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气,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成无己不知此意,乃云苦寒以泻热。盖不尝其味原不苦,而随文傅会尔。
【附方】旧十二,新二十八。
痰咳不止︰栝蒌仁一两,文蛤七分,为末,以姜汁澄浓脚,丸弹子大。噙之。(《摘玄方》)
干咳无痰︰熟栝蒌捣烂绞汁,入蜜等分,加白矾一钱,熬膏。频含咽汁。(杨起《简便方》)
咳嗽有痰︰熟栝蒌十个,明矾二两,捣和饼阴干,研末,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五、七十丸。(《医方摘要》)
痰喘气急︰KT二个,明矾一枣大。同烧存性,研末。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普济热咳不止︰用浓茶汤一钟,蜜一钟,大熟栝蒌一个去皮,将瓤入茶蜜汤洗去子,以碗盛,于饭上蒸,至饭熟取出。时时挑三四匙咽之。(《摘玄方》)
肺热痰咳,胸膈塞满︰用栝蒌仁、半夏(汤泡七次,焙研)各一两。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严用和《济生方》)
肺痿咳血不止︰用栝蒌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熟,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济录》)
酒痰咳嗽,用此救肺︰栝蒌仁、青黛等分,研末,姜汁蜜丸芡子大。每噙一丸。(《丹溪心法》)
饮酒发热︰即上方研膏,日食数匙。一男子年二十病此,服之而愈。(《摘玄方》)
饮酒痰,两胁胀满,时复呕吐,腹中如水声︰栝蒌实(去壳,焙)一两,神曲(炒)半两,为小儿痰喘,咳嗽,膈热久不瘥︰瓜蒌实一枚(去子)。为末,以寒食面和作饼子,炙黄再研末。每服一钱,温水化下,日三服,效乃止。
妇人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者︰用栝蒌仁一两,青黛、香附(童尿浸晒)一两五钱,为末。蜜调,噙化之。(《丹溪心法》)
胸痹痰嗽,胸痛彻背,心腹痞满,气不得通,及治痰嗽︰大栝蒌去瓤,取子炒熟,和壳研末,面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二、三十丸,日二服。(《杜壬方》)
胸中痹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气,寸脉沉迟,关上紧数。用大栝蒌实一枚(切),薤白半斤。以白酒七斤,煮二升,分再服。加半夏四两更善。(仲景《金匮》方)清痰利膈,治咳嗽︰用肥大栝蒌(洗取子,切焙)、半夏四十九个(汤洗十次,捶焙)等分。为末,用洗栝蒌水并瓤同熬成膏,和丸中风斜︰用栝蒌绞汁,和大麦面作饼,炙热熨之。正便止,勿令太过。(《圣惠方》)
热病头痛,发热进退︰用大栝蒌一枚,取瓤细锉,置瓷碗中。用热汤一盏沃之,盖定良久,去滓服。(《圣惠方》)
时疾发黄,狂闷烦热,不识人者︰大栝蒌实(黄者)一枚,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入蜜半合,朴硝八分,合搅令消尽,分再服,便瘥。(苏颂《图经本草》)
小儿黄胆,眼黄脾热︰用青栝蒌焙研。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七分,卧时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名逐黄散。(《普济方》)
酒黄胆疾︰方同上。
小便不通腹胀︰用栝蒌焙研。每服二钱,热酒下。频服,以通为度。绍兴刘驻云︰魏明州病此,御医用此方治之,得效。(《圣惠方》)
消渴烦乱︰黄栝蒌一个,酒一盏,洗去皮子,取瓤煎成膏,入白矾末一两,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十丸。(《圣惠方》)
燥渴肠秘︰九月、十月熟KT实,取瓤拌干葛粉,银石器中慢火炒熟,为末。食后、夜卧各以沸汤点服二钱。(寇宗奭《衍义》)
吐血不止︰栝蒌(泥固存性研)三钱,糯米饮服,日再服。(《圣济录》)
肠风下血︰栝蒌一个(烧灰),赤小豆半两,为末。每空心酒服一钱。(《普济方
久痢五色︰大熟蒌一个。存性,出火毒,为末。作一服,温酒服之。胡大卿一仆,患痢半年,杭州一道人传此而愈。(《本事方》)
大肠脱肛︰生栝蒌捣汁,温服之。以猪肉汁洗手,之令暖,自小儿脱肛,唇白齿焦,久则两颊光,眉赤唇焦,啼哭︰黄蒌一个,入白矾五钱在内,固济存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摘玄方》)
牙齿疼痛︰蒌皮、露蜂房烧灰擦牙。以乌根、荆柴根、葱根煎汤嗽之。(危氏《得效方》)
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经进方用栝蒌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下。或以绵裹半钱,含咽。一日二服。名发声散。(《御药院方》)
坚齿乌须︰大栝蒌一个(开顶),入青盐二两,杏仁(去皮尖)三七粒,原顶合扎定,蚯蚓泥和盐固济,炭火存性,研末。每日揩牙三次,令热,百日有验。如先有白须,拔去以药投之,即生黑者。其治口齿之功,未易具陈。(《普济方》)
面黑令白︰栝蒌瓤三两,杏仁一两,猪胰一具。同研如膏。每夜涂之,令人光润,冬月不皴。(《圣济录》)
胞衣不下︰栝蒌实一个,取子细研,以酒与童子小便各半盏,煎七分,温服。无实,用根亦可。(陈良甫《妇人良方》)
乳汁不下︰蒌子淘洗,控干炒香,瓦上拓令白色,为末。酒服一钱匕,合面卧,一夜流出。(
乳痈初发︰大熟栝蒌一枚熟捣,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子母秘录》)
诸痈发背,初起微赤︰栝蒌捣末,井华水服方寸匕。(《梅师方》)
便毒初发︰黄蒌一个,黄连五钱,水煎。连服效。(李仲南《永类方》)
风疮疥癞︰生栝蒌一、二个、打碎,酒浸一日夜。热饮。(仙《乾坤秘韫》)
热游丹肿︰栝蒌子仁末二大两,酽醋调涂。(杨氏《产乳集验方》)
指顶,遍身者。先服败毒散,后用此解皮肤风热,不过十服愈︰用栝蒌皮为末。每服三钱,烧酒下,日三服。(《集简方》)
根
【修治】天花粉。
周定王曰︰秋冬采根,去皮寸切,水浸,逐日换水,四、五日取出,捣泥,以绢袋滤汁澄粉,晒干用。
【气味】苦,寒,无毒。
时珍曰︰甘、微苦、酸,微寒。
之才曰︰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本经》)。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止小便利,通月水(《别录》)。
【发明】恭曰︰用根作粉,洁白美好,食之大宜虚热人。
杲曰︰栝蒌根纯阴,解烦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与辛酸同用,导肿气成无己曰︰津液不足则为渴。栝蒌根味苦微寒,润枯燥而通行津液,是为渴所宜也。
时珍曰︰栝蒌根味甘微苦酸。其茎叶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附方】旧十二,新十三。
消渴饮水︰《千金方》作粉法︰取大栝蒌根去皮寸切,水浸五日,逐日易水,取出捣研,滤过澄粉晒干。每服方寸匕,水化下,日三服。亦可入粥及乳酪中食之。《肘后方》︰用栝蒌根薄切炙,取五两,水五升,煮四升,随意饮之。《外台秘要》︰用生栝蒌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至水尽。用暖酒先食服如鸡子大,日三服。最妙。《圣惠方》︰用栝蒌根、黄连三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服。
又玉壶丸︰用栝蒌根、人参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麦门冬汤下。
伤寒烦渴思饮︰栝蒌根三两。水五升,煮一升,分二服。先以淡竹沥一升,水二升,煮好
百合病渴︰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永类方》)
黑疸危疾︰蒌根一斤,捣汁六合,顿服。随有黄水从小便出。如不出,再服。(杨起
《简便方》)
小儿发黄,皮肉面目皆黄︰用生栝蒌根捣取汁二合,蜜二大匙和匀,暖服,日一服。(《利方》)
虚热咳嗽︰天花粉一两,人参三钱。为末。每服一钱,米汤下。(《集简方》)
偏疝痛极,劫之立住︰用绵袋包暖阴囊。取天花粉五钱,以醇酒一碗浸之,自卯至午,微煎滚,露一夜。次早低凳坐定,两手按膝,饮下即愈。未效,再一服。(《本草蒙筌》)
小儿囊肿︰天花粉一两,炙甘草一钱半,水煎,入酒服。(《全幼心耳卒烘烘︰栝蒌根削尖,以腊猪脂煎三沸,取塞耳,三日即愈。(《肘后方》)
耳聋未久︰栝蒌根三十斤细切,以水煮汁,如常酿酒。久服甚良。(《肘后方》)
产后吹乳,肿硬疼痛,轻则为妒乳,重则为乳痈︰用栝蒌根末一两,乳香一钱。为末。温酒每服二钱。(李仲南《永类方》)
乳汁不下︰栝蒌根烧存性,研末。饮服方寸匕。或以五钱,酒水煎服。(杨氏《产乳》)
痈肿初起︰孟诜《食疗》︰用栝蒌根苦酒熬燥,捣筛,以苦酒和,涂纸上,贴之。杨文蔚方︰用栝蒌根、天泡湿疮︰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之。(《普济方》)
杨梅天泡︰天花粉、川芎各四两,槐花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姜汤下七、八十丸。(《简便方》)
折伤肿痛︰栝蒌根捣涂,重布裹之。热除,痛即止。(葛洪《肘后方》)
箭镞不出︰栝蒌根,捣敷之,日三易,自出。(崔元亮《海上方》)
针刺入肉︰方同上。
痘后目障︰天花粉、蛇蜕(洗焙)等分。为末。羊子肝批开,入药在内,米泔汁煮熟,切食。次女病此,服之旬余而愈。(周密《齐东野语》)
茎、叶
【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中热伤暑(《别录》)。
栝蒌
- 栝蒌《本草分经》
- 栝蒌《本草分经》
- 栝蒌《本草害利》
- 栝蒌《本草害利》
- 栝蒌《本草图经》
- 栝蒌《本草图经》
- 栝蒌《本草择要纲目》
- 栝蒌《本草择要纲目》
- 栝蒌《得配本草》
- 栝蒌《雷公炮炙论》
- 栝蒌《雷公炮炙论》
- 栝蒌《证类本草》
- 栝蒌《证类本草》
- 栝蒌茶《茶饮保健》
- 栝蒌粉《备急千金要方》
- 栝蒌根《本草经集注》
- 栝蒌根《本经逢原》
- 栝蒌根《雷公炮炙论》
- 栝蒌根《雷公炮炙论》
- 栝蒌根《名医别录》
- 栝蒌根《千金翼方》
- 栝蒌根《汤液本草》
- 栝蒌根《新修本草》
- 栝蒌根《医学入门》
- 栝蒌根《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栝蒌根《长沙药解》
- 栝蒌根《长沙药解》
- 栝蒌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栝蒌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栝蒌仁《本草从新》
- 栝蒌仁《本草求真》
- 栝蒌仁《冯氏锦囊秘录》
- 栝蒌散【方剂大全】
- 栝蒌散《冯氏锦囊秘录》
- 栝蒌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 栝蒌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 栝蒌散《医学心悟》
- 栝蒌散《医学心悟》
- 栝蒌实《本草撮要》
- 栝蒌实《本草蒙筌》
- 栝蒌实《本经逢原》
- 栝蒌实《药征》
- 栝蒌实《药征》
- 栝蒌实《医学入门》
- 栝蒌实《长沙药解》
- 栝蒌实《长沙药解》
- 栝蒌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栝蒌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栝蒌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栝蒌汤《妇人大全良方》
- 栝蒌汤《妇人大全良方》
- 栝蒌汤《小儿药证直诀》
- 栝蒌汤《小儿药证直诀》
- 栝蒌丸《仁术便览》
- 栝蒌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栝蒌子《本草易读》
- 栝蒌子《本草易读》
- 栝蒌根实《本草乘雅半偈》
- 栝蒌根实《本草乘雅半偈》
- 栝蒌根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栝蒌根汤《妇人大全良方》
- 栝蒌散方《妇人大全良方》
- 栝蒌实丸《医方考》
- 贝母栝蒌散《医学心悟》
- 贝母栝蒌散《医学心悟》
- 栝蒌根汤方《备急千金要方》
- 栝蒌桂枝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栝蒌桂枝汤《删补名医方论》
- 栝蒌桂枝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栝蒌桂枝汤《医宗金鉴》
- 栝蒌桂枝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栝蒌牡蛎散《金匮悬解》
- 栝蒌牡蛎散《伤寒括要》
- 栝蒌牡蛎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栝蒌牡蛎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栝蒌瞿麦丸《金匮悬解》
- 栝蒌瞿麦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栝蒌神效茶《茶饮保健》
- 栝蒌薤白茶《茶饮保健》
- 栝蒌竹皮汤《伤寒括要》
- 神效栝蒌散《冯氏锦囊秘录》
- 神效栝蒌散《妇人大全良方》
- 神效栝蒌散《外科理例》
- 神效栝蒌散《医学心悟》
- 柴胡栝蒌根汤《备急千金要方》
- 桂枝栝蒌根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栝蒌(瓜蒌)《食疗本草》
- 栝蒌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栝蒌桂枝汤方《医宗金鉴》
- 栝蒌牡蛎散方《医宗金鉴》
- 栝蒌瞿麦丸方《医宗金鉴》
- 栝蒌薤白汤类《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栝蒌根、栝蒌实《本草思辨录》
- 栝蒌根、栝蒌实《本草思辨录》
- 栝蒌醴(乳病)【百病药酒】
- 栝蒌薤白白酒汤《冯氏锦囊秘录》
- 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悬解》
- 栝蒌薤白白酒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栝蒌薤白白酒汤《医方论》
- 栝蒌薤白白酒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栝蒌薤白半夏汤《金匮悬解》
- 栝蒌种植新技术【中药种贮】
-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医宗金鉴》
-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医宗金鉴》
- 栝蒌酒(产后缺乳)【百病药酒】
- 栝蒌实(附天花粉)《本草新编》
- 栝蒌实(附天花粉)《本草新编》
-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医方考》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伤寒杂病论》
- 瓜蒌皮(附:全栝蒌)《中药学》
- 栝蒌薤白白酒加半夏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栝蒌酒方一(产后缺乳)【百病药酒】
- 深掘大栝蒌根浓削皮至白处《外台秘要》
- 深掘大栝蒌根浓削皮至白处《外台秘要》
- 栀子茶、黄连茶、栝蒌瓤茶《医学入门》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栝蒌甘草酒(痈疽、疮疡、发背)【百病药酒】
- 栝蒌酒方二(痈疽、疮疡、发背)【百病药酒】
- 《外台》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三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玄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知母贝母百部栝蒌仁地骨皮人乳藕汁白药黄药子《轩岐救正论》
- 玄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知母贝母百部栝蒌仁地骨皮人乳藕汁白药黄药子《轩岐救正论》
《本草纲目》草部
- 甘草
- 黄耆
- 人参
- 芦
- 沙参
- 荠
- 隐忍叶
- 桔梗
- 长松
- 黄精
- 葳蕤
- 知母
- 肉苁蓉
- 列当
- 锁阳
- 天麻
- 赤箭
- 术
- 狗脊
- 贯众
- 巴戟天
- 远志
- 百脉根
- 淫羊藿
- 仙茅
- 玄参
- 地榆
- 丹参
- 紫参
- 王孙
- 紫草
- 白头翁
- 白芨
- 三七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秦艽
- 茈胡
- 前胡
- 防风(铜芸,茴芸,茴草)
- 独活
- 土当归
- 都管草
- 升麻
- 苦参
- 白藓
- 延胡索
- 贝母
- 山慈菇
- 石蒜
- 水仙
- 白茅
- 地筋
- 芒
- 龙胆
- 细辛
- 杜衡
- 及己
- 鬼督邮
- 徐长卿
- 白薇
- 白前
- 草犀
- 钗子股
- 吉利草
- 朱砂根
- 辟虺雷
- 锦地罗
- 紫金牛
- 拳参
- 铁线草
- 金丝草
- 当归
- 芎
- 蘼芜
- 蛇床
- 本(茇,鬼卿)
- 蜘蛛香
- 白芷
- 芍药
- 牡丹
- 木香
- 甘松香
- 山柰
- 廉姜
- 杜若
- 山姜
- 高良姜
- 豆蔻
- 白豆蔻
- 缩砂密
- 益智子
- 荜茇
- 酱
- 肉豆蔻
- 补骨脂
- 姜黄
- 郁金
- 蓬莪术
- 荆三棱
- 莎草,香附子
- 瑞香
- 茉莉
- 郁金香
- 茅香
- 白茅香
- 排草香
- 迷迭香
- 车香
- 艾纳香
- 兜纳香
- 线香
- 藿香
- 零陵香
- 薰草
- 兰草
- 泽兰
- 马兰
- 益奶草
- 香薷
- 石香
- 爵床
- 假苏
- 薄荷
- 积雪草
- 苏
- 水苏
- 荠(臭苏,青白苏)
- 菊
- 野菊
- 庵
- 蓍
- 艾
- 千年艾
- 茵陈蒿
- 青蒿
- 黄花蒿
- 白蒿
- 角蒿
- KT蒿(莪蒿,萝蒿,抱娘蒿)
- 马先蒿
- 阴地厥
- 牡蒿
- 九牛草
- 茺蔚
- 錾菜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草
- 曲节草
- 丽春草
- 旋复花
- 青葙
- 雁来红
- 天灵草
- 思子
- 鸡冠
- 红蓝花
- 番红花
- 燕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南草,龙豆)
- 苦(苦板)
- 漏芦
- 飞廉
- 苎麻
- 麻(白麻)
- 大青
- 小青
- 葫芦巴
- 蠡实
- 恶实
- 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火草
- 箬
- 芦(苇,葭)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龙常草
- 灯心草
- 地黄
- 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女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捶胡根
- 淡竹叶(碎骨子)
- 鸭跖草
- 葵
- 蜀葵
- 菟葵
- 黄蜀葵
- 龙葵
- 龙珠
- 酸浆
- 蜀羊泉
- 鹿蹄草
- 败酱
- 迎春花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
- 决明子
- 地肤
- 瞿麦
- 王不留行
- 剪春罗
- 金盏草
- 葶苈
- 车前
- 狗舌草
- 马鞭草
- 蛇含
- 女青
- 鼠尾草
- 野狼把草
- 狗尾草
- 鳢肠
- 连翘
- 陆英
- 蒴
- 水英
- 蓝
- 马蓝
- 蓝淀
- 青黛
- 甘蓝
- 蓼
- 荭草
- 天蓼
- 毛蓼
- 海根
- 火炭母草
- 三白草
- 蚕网草
- 蛇网草
- 虎杖
- 莸
- 蓄
- 荩草
- 蒺藜
- 白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杨梅
- 水杨梅
- 地蜈蚣草
- 半边莲
- 紫花地丁
- 鬼针草
- 独用将军
- 见肿消
- 攀倒甑
- 水甘草
- 大黄
- 商陆
- 花
- 野狼毒
- 防葵
- 牙子
- 茹
- 大戟
- 泽漆
- 甘遂
- 续随子
- 叶及茎中白汁
- 莨菪
- 云实
- 蓖麻
- 常山,蜀漆
- 藜芦
- 马肠根
- 木藜芦
- 附子
- 乌头
- 天雄
- 侧子
- 漏篮子
- 草乌头
- 白附子
- 虎掌
- 由跋
- 鬼芋,鬼头
- 半夏
- 蚤休
- 鬼臼
- 射干
- 鸢尾
- 玉簪
- 凤仙
- 坐拿草
- 曼陀罗花
- 羊踯躅
- 羊不吃草
- 芫花
- 荛花
- 醉鱼草
- 莽草
- 茵芋
- 石龙芮
- 毛茛
- 牛扁
- 麻,毛KT
- 格注草
- 海芋
- 钩吻
- 菟丝子
- 五味子
- 蓬
- 复盆子
- 悬钩子
- 蛇莓
- 使君子
- 木鳖子
- 番木鳖
- 马兜铃
- 藤子
- 预知子
- 牵牛子
- 旋花
- 紫葳
- 营实,墙蘼
- 月季花
- 栝蒌
- 王瓜
- 葛
- 黄环
- 天门冬
- 百部
- 何首乌
- 萆
- 菝
- 土茯苓
- 白蔹
- 女萎
- 赭魁
- 鹅抱
- 伏鸡子根
- 千金藤
- 九仙子
- 山豆根
- 黄药子
- 解毒子
- 白药子
- 会州白药
- 冲洞根
- 威灵仙
- 茜草
- 剪草
- 防己
- 通草
- 通脱木
- 钓藤
- 黄藤
- 白兔藿
- 白花藤
- 白英
- 萝
- 赤地利
- 紫葛
- 乌蔹莓
- 勒草,葛勒蔓
- 羊桃
- 络石
- 木莲
- 扶芳藤
- 常春藤
- 千岁
- 忍冬
- 甘藤
- 甜藤
- 含水藤
- 天仙藤
- 紫金藤
- 南藤
- 清风藤
- 百棱藤
- 省藤
- 紫藤
- 落雁木
- 风延母
- 藤黄
- 泽泻
- 恭草
- 羊蹄
- 酸模
- 龙舌草
- 菖蒲
- 白菖
- 香蒲
- 蒲黄
- 菰
- 苦草
- 水萍
- 苹
- 萍蓬草
- 荇菜
- 马蹄草(茆,露葵,水葵)
- 水藻
- 海藻
- 海蕴
- 海带
- 昆布
- 越王余
- 石帆
- 水松
- 石斛
- 骨碎补
- 石韦
- 金星草
- 石长生
- 石苋
- 景天
- 佛甲草
- 虎耳草
- 石胡荽
- 螺厣草
- 酢浆草
- 地锦
- 离鬲草
- 仙人草
- 仙人掌草
- 崖棕
- 紫背金盘草
- 白龙须
- 陟厘
- 干苔
- 井中苔,萍蓝
- 船底苔
- 石蕊
- 地衣草
- 垣衣
- 屋游
- 昨叶何草
- 乌韭
- 土马鬃
- 卷柏
- 玉柏
- 石松
- 桑花
- 马勃
- 百草
- 百草花
- 树孔中草
- 产死妇人冢上草
- 燕蓐草
- 鸡窠草
- 猪窠草
- 屈草
- 别羁
- 《名医别录》
- 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