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现代中医诊治疾病的认识已不局限于传统“望、闻、问、切”四诊的固有概念,以健康为标准,探求临床症候群与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有科学依据地加强中医和西医的互补协调,融合中医、西医思维和方法的“客观化诊疗平台”正逐渐崭露头角。

  作为探索尝试,名老中医俞瑾教授以独创的“生命网络调控”新医学思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一妇科常见疑难杂症的诊治上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新成果。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俞瑾教授来为大家介绍中西结合、辨证分型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最新研究。

  关键词:整体考察

  看待疾病,掌握“整体”视角

  将“多囊卵巢综合征”称为妇科疑难杂症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先天后天多种因素和神经、内分泌、代谢多个系统,因此临床诊断治疗很复杂。

  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多毛、痤疮、卵巢呈多囊性增大,已婚者不孕,是目前临床多发的神经生殖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同时,这些患者到40岁前后,其糖尿病与肥胖症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8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5-6倍、子宫内膜癌与结肠癌发生率高2倍。

  如何融合中医与西医的视角,不断深入解读这一疑难疾病?这需要一个随着疾病和外环境的变化,既从临床上持续探索,又坚持和临床结合的实验研究,从而探寻中医和西医的作用机理。事实上,看待这类疾病应当持有“整体视角”。人体就是一个立体的、由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等系统凭借不同受体、不同酶系、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基因等为中介沟通和调节着的有活力的生命网络。同时,这个生命网络也受到环境、社会、家庭等外界影响而不断变化着。妇女一生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是其整体经历辨证的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无论中医“有症就是病”或西医“是病就有症”,它们都在生命网络中有失衡或受损的主脉可寻,这主脉又在生命网络中产生涟漪反应,波及其它脉络部位。

  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出现就是由中医的“肾”脉波及痰、瘀生成和其它经脉失衡而致,或是因西医性腺轴主脉出现高雄激素现象,影响到其它内分泌轴、代谢、神经、甚至免疫功能。因此,这一疾病会呈现环环相扣的病象。作为医生应当确立患者个体身心受环境影响的特点,进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身心治疗。

  关键词:分型判别

  注重分型,丰富“辨证”内涵

  毫不夸张地说,有1000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就有1000种不同的患者体质特点。那么,如何让“个体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实现呢?事实上,分类、分型诊断十分重要。比如,以大量临床病例实验数据为基础,从病史、体毛、皮纹、乳头、阴部、皮肤色素沉着等体表特征大致分型,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概括为2大型4小型。这一研究探索不仅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早发现、早治疗和缺少实验室测定的基层医疗单位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丰富和发展了传统中医四诊辨证的内涵。

  据悉,新出版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期发表了俞瑾教授的这一研究报告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该研究首次系统地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异质性表现明确提出客观的中医辨证和西医实验室结果分型诊断方法及对应的治疗方案,第一次从理论上分辨和解释了各型临床表现的主要中医辨证及其和机理相关的实验室基础。

  关键词:治病求因

  有的放矢,建立“标准”体系

  中医学诊断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而辨证是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依据。由于传统中医诊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的目测观察、语言描述、经验辨析来判断病证,其诊断结果容易缺乏客观评价标准。

  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谓思路创新。由此,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模式也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通过长期实践临床数据分析,初步建立一套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指标。

  对此专家特别强调,即便对于已经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也必须知道患者具体的病因。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上有的放矢。对此,俞瑾教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进行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犹如在分清你是哪里人,首先是哪个洲,其次是哪个国家,哪个省市,通过层层细化的方法来了解患者的不同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正是要结合每个患者的过去和现在,家族和家庭,生活方式和思想习性等特点,最后确定患者的疾病究竟属于哪个型,患者目前是什么状态,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会有正确治疗方向,疾病才就有可能被治好。

  关键词:生命网络

  创新思维,生命网络调控

  医学不止是一本书、一个病或一个患者,而是随年代而动态发展的以人为中心的“活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疑难杂症也是一个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近效和远效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生命网络视角为基础,按照女性不同的年龄、环境,以主脉和支脉相结合,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治疗过程。

  与此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模式发展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从1950年至1980年,俞瑾教授首次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1980至2000年期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肥胖人群和胰岛素拮抗现象增多。专家针对此现象建立了类似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雄激素、高胰岛素不孕大鼠模型,并通过中医临床反复实践,对有高胰岛素/胰岛素拮抗的患者,改用益肾化瘀痰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证实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主要存在有高雄激素引起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系统之间的三个恶性循环。这一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神经-内分泌-代谢系统间的涟漪样失控现象。自2000年起,专家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基础上,提出“生命网络调节”的新医学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分型诊治的新模式,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打开了新的路径。

  俞 瑾

  名老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从事生殖妇产科学的医教研工作50余年,临床擅长用中医、针灸、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女性从幼年、青春、更年到老年各期疾病和疑难杂症,对各类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神经性厌食、青春期月经失调、生殖道炎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均有突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