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中医眼科文献探讨眼科辨证论治特点
摘要:清代前中期中医眼科文献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记载技术之进步,展现出中医眼科发展的一个高峰。综观清代中医文献所载内容,中医的治疗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清代眼科文献中医眼科辨证论治上展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应用金针拨障的眼科手术技术发展趋于高峰和把眼科辨治理论与内科辨治理论相结合从整体认识眼科,为眼科治疗建立起一套整体辨证论治的体系奠定了基础。
清代前中期中医眼科文献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记载技术之进步,展现出中医眼科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清代中医眼科文献记载的众多辨证论治眼疾的医学特点之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为应用金针拨障的眼科手术技术发展趋于高峰;二为眼科辨治理论和内科辨治理论相结合,扩大了从整体认识眼科的范围。
金针拨障术的发展提高
金针拨障术主要用于治疗白内障眼疾。其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91,390.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 刘玉玮
- 辟谷食饵养生术的探析
- 《儒门事亲》刊本的流传概况初考
- 晚清鼠疫专著书名人名及版本相关问题辨疑
- 明清时期脏腑辨证发展特点研究
- 《桐君采药录》辑校
-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献研究概述
-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 “校诂法”与“注释法”关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