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环后月经失调

  【概述】

  放置节育环的部分妇女中会引起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如月经量过多,月经先期或先后无定期,月经经期延长及月经中期出血等症状,称为“放环后月经失调”。常伴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或下腹两侧疼痛等不适。放环以后出现的月经失调,是因为节育环放置在子宫腔内引起的,病因复杂,故另行叙述。

  【病因病理】

  1.脾气虚弱 素体脾虚气弱,放环后因脾失统摄而致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

  2.肝肾不足 素体肝肾虚弱,因环卧胞宫,影响胞宫主月经功能,导致冲任失调,肝肾益虚而致。

  3.气滞血瘀 因环卧胞宫,阻碍气血运行而致。

  4.下焦湿热 放环后起居不慎,外邪入侵,湿热留滞下焦而致。

  5.痰瘀凝聚 痰湿体质,放环后胞官气血运行不畅,与疾湿凝聚,冲任气血受阻而致。

  【诊断要点】

  1.根据放环前月经正常,放环后出现月经失调即可进行诊断。

  2.B超检查或X线透环可提示环位正常或移位,环的形状。

  3.与子宫肌瘤或出血性疾病引起的月经失调,如血小板减少、血液病、肝炎后凝血功能异常等鉴别。

  【辩证分型】

  1.脾气虚弱 放环后月经先期,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头眩目花,心悸健忘。带多色白。苔薄,舌质淡胖,脉濡细。

  2.肝肾不足 放环后月经先期,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腰酸膝软,心烦易怒,口干便燥。舌质红,脉细数。

  3.气滞血瘀 放环后经血下行不畅,色紫有块,甚至淋漓不净,经行下腹胀痛,拒按,经前乳胀。

  舌边有紫点,脉弦。

  4.下焦湿热 放环后经血下行不畅,色紫有块,甚至淋漓不净,少腹疼痛,经行增剧,平时带多色黄,小便黄赤。苔黄腻,舌红,脉细而滑数。

  5.痰瘀凝聚 形体肥胖,平素带多如涕,放环后经量减少,淋漓不净,色黯黏腻,或有小血块,脘闷便溏,下腹胀痛。苔薄腻,舌紫黯而胖,脉弦滑。

  【分型治疗】

  1.脾气虚弱治法:健脾调经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地榆30克,醋浸一夜,水煎顿服。治疗放环后经血淋漓不止者。

  4.马齿苋汁250克洗净捣烂取汁,鸡蛋2枚,去壳,加水煮熟,再加入马齿苋汁,煮开后服食。治疗放环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放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严格掌握放环适应证和禁忌证。

  2.如放置带尾丝的节育环,尾丝留在阴道内,有引流作用,把阴道内细菌,通过尾丝上引入宫腔或盆腔,导致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如出血日久伴秽臭者,应先服清热消毒中药或抗生素3天,再取出节育环,继续药物治疗,调整月经周期。

  3.放环后出现月经失调者,首先要作X线透环,了解环在子宫腔内的位置是否正常,如发现环位异常者,应取出此环,然后用中药调整月经。同时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4.与子宫肌瘤、血小板减少血液病等鉴别。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