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心与中药国际化

  中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像“神话”一样被顶礼膜拜。但是,站在21世纪,我们却发现,当源于中药的韩药、日药发展势头正劲之时,中药却面临着“难以走出去”的尴尬局面,作为辽宁中药行业的排头兵,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郑继宇不免忧心忡忡。记者与郑继宇的对话就此展开。

  记者:您认为中药目前发展现状如何?

  郑继宇:形势不容乐观。中药和西药有很大的不同。从理念上说,西药更注重治疗,而中药除治疗外,有很强的预防作用,是治“本”之举。可是现在大部分人生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西药治疗,对中药几乎不了解,中药的市场份额要远远小于西药。

  记者:您认为中药“走出去”的根本解决之道是什么?

  郑继宇:主要在于国家的监管政策要创新。目前,国家对中药的监管采取的是监管西药的方法,然而中药的研发、治疗原理和西药是不同的,简单划一的监管方法大大桎梏了中药的发展。只有创新监管方法,采取适应中国国情的,符合中药发展规律的方法监管,中药才能获得发展空间。用“管教父的方法管方丈”是行不通的。

  记者:中药要想“走出去”,还有哪些阻碍?

  郑继宇:首先要解决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这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到整个生态环境。因为中药要想国际化,必须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农残量要符合要求,这就要求首先在种植环节上规范。其次要提高制剂的水平。同时,要理顺中医药管理的体制,国家如果要成立专门的中医药监部门,就要赋予其相应的权限,切实起到作用。

  记者:您经常强调文化对中药国际化的作用,您认为在文化培养方面,我们主要有哪些工作要做?

  郑继宇:我认为,中药的发展现状是中国人的悲哀。目前,在韩国、日本等一些国家,传统药品都上升为主流药品,而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药品,其发展速度只相当于日本五六十年代、韩国二三十年代的水平,这是很值得中国人反思的。中药优点很多,不仅有预防作用,而且毒副作用低,可是为什么国人还是更青睐西药呢?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缺失。只有树立对民族文化的信心,才能树立对祖国传统医药的信心。我希望,我们能从孩子们小时候起就向他们推广祖国的中医药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祖先的瑰宝,树立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