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先进护理工作之感受

  德国细微之处见关怀

  半年前,笔者有幸到德国柏林一家心脏中心学习考察。德国医院“以人为本”的护理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印象。

  环境宁静而温馨

  医院是典型的欧式建筑,美丽而精巧。铁艺楼梯旁、病室内和病区楼道的墙上都挂着美丽的图画,给人一种家的感觉。每个病区有19间病室,41张床位,分单人间、双人间和四人间。房间的安排是按病人保险的数额来决定的。病室宽敞明亮,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壁柜。病人一切物品均由医院提供,所以病室整齐划一,简洁而美观。

  病房里很宁静。在那里,因为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来执行,所以家属很少。家属只是过来看一下,给病人送来一些温暖和关怀。每间病室里都有一两台电视供病人观看。病人入院时会购买一张电话卡,随时可以与家人联系。每个床头桌上都有电话,除了有通话功能以外,还有电视遥控器。病人可通过按键选择电视频道。电话机上还有一个耳机孔,医院会为每一个病人准备一次性耳机。病房的电视只有通过耳机才能听到声音,就连单人间也不例外。所以病室非常安静,病人们不会相互影响。

  病床全院统一,都是可移动式的。病人转科或外出检查,床随着人走,所以由监护室转回重病人时,看不到忙乱搬运病人的场面。每间病室门口上方都有两个指示灯,护士和医生进入病人房间时,会按下指示灯的开关,红色代表医生,绿色代表护士。人站在楼道里很清楚地知道医护人员在哪里,不用叫喊。

  用品舒适而安全

  在德国,病房的一切用品设计都体现着人文关怀。比如病床是全自动的,护士、病人都可以调节。病人可以很快地找到自己舒适的体位。床头桌是桌柜和饭桌的结合体,可以折叠、升降和移动,病人可自己调桌子的位置。床头桌的一侧有一个横杆,可挂放病人的物品。

  每间病室都有电脑。护士执行医嘱和签字都可以在病室进行,不用来回跑路,可省出更多的时间护理病人。电脑的软件设计十分合理,比如医生开出医嘱后,电脑自动排出护理计划单。护士按计划单时间完成医嘱签字后,此条医嘱自动消失。如有持续需要完成的工作,电脑医嘱不仅不消失而且还显示出红色。

  摆药盒是小抽屉式的,使药物可按时间分别放置且不宜弄撒;饮水杯是带“嘴”的,方便了卧床的病人;多通路的指示板使护士将各动、静脉通路管理得井井有条;蓝色的氯化钾溶液会给护士特别的提示等等。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用品设计,不仅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了方便,更给病人带去了舒适与安全。

  护理细致而周到

  德国护士的工作分上午、下午、夜间三班。为了更好地完成生活护理,护士的上午班需要早6点接班至中午两点,下午班为中午两点至晚10点下班。而且这两个班次的护理人员数要比夜班更多一些,平均每个护士护理四五个病人。这样上下午各一次的全身擦洗清洁,就不是一句空话了。护士非常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每次进病室都会轻声敲门,随手关门。操作和查体时会避开他人。当我们在监护室拍摄护士工作的照片时,虽然病人处在昏迷状态,但护士还是非常认真地为病人盖好被而且将病人的脸挡住。

  消毒严格而便捷

  严格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是护理的一个主要任务。洗手在预防交叉感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德国每间病室和工作间都有洗手池,洗手池边的墙上挂着洗手液、消毒液和一次性擦手巾。病室内到处可见喷雾式的消毒剂,为病人输液消毒或是换药消毒伤口都用喷雾式的消毒剂,一喷即可,不用棉签或棉球。护士做完每项操作都要更换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大、中、小号排列好,固定在病室的墙上,取用非常方便。

  保障配套而完善

  每个病区都有四间污物间,污物间内有自动大小便清洗消毒机。病人出院后,护士会用消毒剂将各种仪器和导线进行消毒,并将病床推到楼道。医院会有专门的人员,将病床和床头桌推到固定地方进行统一消毒。消毒后铺上清洁的被服并罩上塑料套,再把床推回病房,放于楼道。护士需要时再推入病室。

  德国的护士能时刻守在病人身边,得益于完善配套的保障系统。

  病房有物流系统,护士取血后可用物流系统将血液标本传送到化验室,化验结果通过网络传回病房电脑上。病人外出检查有专门的运送队送去接回。病房的物资由科里的秘书或医院后勤人员管理,他们每日清物品、药品,并及时添加。护士也很自觉,当其拿取最后一件物品时,会将物品的标识牌取出放在柜门的横条上,方便后勤人员了解情况。

  上面所述是我们在德国医院内看到的一些情景,不太全面。但他们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虽然我们不能全部照搬外国的经验,但为病人布置温馨的环境、根据护理量灵活地排班、通过管理减少护士不必要的工作使其真正地守在病人身边等还是值得借鉴的。

  英国教育提升护士形象

  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英国从1948年开始实行保证全民健康的免费医疗系统,到1997年实施的医疗保健联合体,其发展过程中体现政府、团体、个人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的范围从医院走向了社区和医院,服务的内涵从防治疾病到健康保健和家居护理,医护人员的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全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助产士、精神科专科护士,保证了医疗服务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教与学结合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护理学院与医院形成的伙伴关系,使护理培训与临床实践相一致。临床实习导师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临床实习导师的选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的发挥,对学生完成学习计划、提高技能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从实习导师中体会着榜样的作用,老师也要把管理、领导艺术、道德伦理的社会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合理的时间调配、30%的理论课程和70%的临床实践,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科研指导实践

  Veraswallow教授所做的“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依赖随着治疗水平的深入而下降”科研课题,正是来源于英国医疗服务中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发现,当孩子有病时,给家庭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家长认为自己最了解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没有发言权,孩子与家长的意见不一致。医护人员在经过谈话、画图画、听录音等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后,发现孩子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主见和看法。医护人员有责任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让家属和病人共同参与医疗活动,更好地发挥病人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护理研究推动了护理实践。

  重视护理再教育

  英国的再教育起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政府对再教育的重视,使最初的业余时间的再教育变成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脱产每年两个月)的带薪学习,使护士的再教育落到实处。而三年一次的再注册,不仅考虑受教育的学时数,更要考核三年之内的专业进步以及对国家政策、技能、社会等诸方面的关注和贡献。这种再教育的动力来源于政府的法律法规文件,使医院重视和支持医护人员参加再教育。再教育的地点从医院转移到学院,使再教育的质量、内涵得到完善。再教育的多种途径,授予学位的长期课程和提高实用技能的短期课程,满足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需求。政府对再教育的经费投入,给更多的护理人员和想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提供了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工作职责不断变化

  政府要求住院医生缩短在院工作时间,导致了部分医生的工作由于护士和社会工作者承担,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改变。正是国家法制化的健全,使护士的工作行为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同时也给护士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英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出现了“急重症处理联合体”的医院系统和“初级保健联合体”的社区系统,国家把投入到医院的部分经费转移到社区,把有些医疗服务项目分流到社区,如心理健康、精神疾患、老年护理等,使护理服务不仅在医院,也服务于社区。护士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护士有了处方权,有推荐病人看专科医生的权利,有决定术后病人住什么房间和给予什么样护理的权利。护士权限的扩大,正是由于护士走进了大学及高等护理教育的完善,使护理成为一种专业得以发展,正像英国护士同行所说:“30年前护士是被训练出来的,30年后护士是被教育出来的。”护理专业正逐渐成为具有竞争能力和处理能力的专业化队伍。

  关心护士身心健康

  英国政府规定的护士每周工作37小时,倒班间隙不得小于11小时,这个举措保证了护士的身心健康。一个关于护理专业安全的提案是来自于英国每年大约有3000多名护士因患有腰背伤而提前退休的现象,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政府相继出台了指导性文件,从法律上对移动病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欧盟提出了“手工移动病人的规则”,英国举办了“让护士重返岗位”的运动。在教学上,教会学生在移动病人时要考虑“病人的体重、移动的目的、多少人参与和病床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在人性化的理念指导下,移动病人的器械也相继出台了。

  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学院的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持卡入馆、延长开馆时间、提供图书杂志、数据库检索、互联网上的帮助、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探索知识给予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启示

  首先,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护理教育的水平,护理教育必须与临床的护理实践相结合,才有可能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基础扎实的实用性人才。

  其次,护理专业的发展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保障,明确的职业化分工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习和研究。

  第三,把护理再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真正使护士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新知识新理论,以指导新创的护理实践。客观评价护士的专业水平,使再注册起到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