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胃肠道溶菌酶

《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在线阅读中医杂集书籍在线阅读

一、溶菌酶在胃肠道的分布

消化道含有大量酶类,这些酶多由胃肠道粘膜中的相应细胞产生和分泌。用免疫细胞化学研究酶的分布及含量改变对某些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和诊断有较大价值。近年来,对溶菌酶的研究较多。以往的研究认为溶菌酶是粒性白细胞所分泌。现在发现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清中含有溶菌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胃肠道某些腺体细胞也能分泌,且在不同病变中出现不同分泌特点。

二、溶菌酶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特点

1.组织固定和加工用冰冻组织切片可直接进行溶菌酶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用冷酒精固定,4%福尔马林缓冲液或1.5%戊二醛固定均能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但浸蜡时温度不能超过60,载玻片应涂薄层明胶以防组织切片脱落。载片后,组织切片应放在50~56的烤箱中干燥但不能放在底层,因烤箱底层温度不均匀。组织切片应避免接触含油类的手和容器。组织块应放在4℃密闭容器内干燥保存。脱蜡一定要完全。

2.染色方法的选择根据具备的抗体和标记抗体,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技术均可采用。间接法、PAP法和ABC等方法均可以选择。大部分报道多采用冷冻切片和ABC染色方法。ABC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非特异性染色少。目前国内已有ABC试剂盒生产。普遍认为国外Vectastain 实验室生产的Vectastain Elite ABC kit试剂盒较好,其敏感性比Vectastain ABC peroxidase kit高5倍。如果加大第一个抗体的浓度,可进行快速染色,整个染色过程只需30min。如果要进行双标记染色,可在DAB显色液作用后组织切片再进行另一种抗体染色,最后在DAB显色液中加氯化镍,使阳性部位显示紫色。与DAB显示红棕色比较,反差明显。

3.ABC染色步骤叠氮钠能抑制过氧化酶活性,不宜用以稀释ABC试剂盒中的试剂。第一抗体应用0.1%结晶状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稀释。所用缓冲液最好新鲜配制,ABC试剂用玻璃瓶装的蒸馏水稀释,去离子水可能含过氧化酶抑制剂,能降低敏感性,不宜采用。具体步骤是:①新鲜组织冰冻切片后空气干燥或风干10min。②切片用丙酮或95%酒精固定10min后PBS冲洗3次,共10min。(也可先固定,后切片,再清洗)。③在0.3%H2O2甲醇中放置20min后PBS冲洗3次,每次5min。④用正常兔血清稀释孵育20min后,用滤纸吸取过多的血清,并擦干载片中组织周围的液体,但不能使组织干燥,并用彩色笔在组织周围圈画以防抗体液流失。⑤加鼠抗溶菌酶稀释抗血清,在室温下放置30min或在4过夜后BPS洗10min。⑥加生物素化的兔抗鼠血清稀释液,在室温下放置30min后PBS洗20min。⑦加稀释好的Vec-tastain Elite ABC试剂盒中的AB混合液(在使用前30min配好),再孵育30min,PBS洗10min。⑧组织切片在含0.1%DAB(1mg/ml)和0.02%H2O2的0.1mol/l pH7.6 Tris缓冲液中反应2~7min,自来水冲洗5min(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决定反应时间)后甲基绿或苏木精对比染色,脱水和封片,显微镜观察。

4.结果判断溶菌酶主要分布在腺体细胞胞浆内,其中以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中最明显,也可以分布在腔面或粘液中。炎性组织中粒性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较多,也有明显着色。但是这些细胞多位于固有层内,即使个别细胞位于上皮层,其形态与腺体细胞不同,容易鉴别。当然,这些阳性细胞需与内源酶引起的着色相鉴别。

三、溶菌酶的研究的临床意义

溶菌酶的主要功能是能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具有抗感染的作用。也有人认为能增加吞噬细胞作用,能与各种阴离子分子形成复合物。高浓度溶菌酶能改善细胞膜的功能。溶菌酶的研究包括组织中的分布和血清中含量测定。有人对不同病态胃粘膜进行研究,发现除正常幽门腺细胞能合成溶菌酶外,其它胃腺体细胞均无此功能。表浅性胃炎时,胃体胃窦的颈粘液细胞开始具有分泌溶菌酶的功能。肠化生腺体中的潘氏细胞、杯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的腺体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作者推测可能慢性胃炎时细菌等感染机会增多,是机体局部产生的对感染的调节 反应。有趣的是在胃癌细胞中也发现溶菌酶而且分化程度越高,分泌溶菌酶功能越强。转移性胃癌细胞和胃腺瘤细胞增色能分泌溶菌酶。其机理还不清楚。

有人对肠道进行研究,发现正常小肠粘膜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能分泌溶菌酶,但含量较低。间质内粒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也有溶菌酶。但是,正常结肠和直肠上皮细胞表面和粘液腺体隐窝细胞中没有溶菌酶,固有层有溶菌酶阳性粒性白细胞。在15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7例在结肠的直肠上皮细胞胞浆出现溶菌酶,8例克隆氏病人中只有1例阳性。作者认为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溶菌酶的定位研究有助于克隆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鉴别诊断。也有人对结肠癌进行研究,认为溶菌酶的分布与胃癌相反,结肠癌分化越高,分泌功能越低、其机理尚不清楚。

血清溶菌酶浓度的测定也曾作为无并发症的溃疡性结肠炎和活动性克隆氏病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由于80%以上血清溶菌酶多来源于粒性白细胞,不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氏病都可能引起周围血管局部粒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因此,血清溶菌酶含量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特异性不高,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