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特色

一、擅长通降制大黄

慢性乙型肝炎热盛阳明腑结,或湿热两盛胃肠积滞之实证,遣用大黄以治,为医者周知。然该病证候概属虚实互见,鲜有纯实者。经验之见,本病无论虚实,如临床出现谷丙转氨酶(GPT/ALT)、谷草转氨酶(GOT/AST)和总胆红素(STB)三项中一项、两项或全部升高,都是湿热之邪较盛的表现、皆于适应病机方药内,加入大黄通降,使湿热又开一出路,从大便而去。由于生大黄性较峻猛,用量稍多则便数频频,不易掌握,且该病素多正虚,加之湿热邪气非指日可除,而需较长时间服用,故多用性缓之制大黄,以更合病情。制大黄用量一般在15g到30g之间,总以大便泄泻如泥如糊,每日二次为佳。即使脾虚便溏,若仅每日一次,也宜加用制大黄,使排便达到每日二次,以促肃清湿热。当谷丙转氨酶等指标降至正常后,为防止病情反复,宜续服含制大黄之药数周。

二、处方选药各有所偏,只要辨证正确,治法对路,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疗效。

1.大黄、车前子、甘露消毒丹 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症见肝胆湿热者常用之药,意在湿热并除,从前后二阴使邪有出路。一般用制大黄,用量15~30g,生大黄9~15g,车前子用量为30g,甘露消毒丹12g另包同煎。

2.虎杖、黄芩、胡黄连 清热解毒、降酶退黄,其中胡黄连虽与黄连性味相近,但清热利湿之效甚佳,国外有报道其体外抑制HBV作用极强,唯味苦难咽,要注意胃肠道反应,剂量以不超过9g为宜。

3.肝纤维化,血瘀为其共同的病理改变,因此都可用活血药治疗,但亦有选择,如鳖甲多用于肝纤维化,若肝功能明显异常时慎用,丹参、当归均可入药,如为女性,病情稳定期,无出血倾向,大便正常者多用当归。当病情处于活动期,特别是有出血倾向时必需慎用活血药。

4.代赭石、灵磁石、生牡蛎 可用于胁痛较甚而选用疏肝药,活血药疗效不佳者,尚可改善患者之睡眠障碍。

5.仙鹤草,鸡血藤、夏枯草 三药有不同的功效,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常有关节酸痛、出血倾向,可以对症用药,但此三药国内外已有报道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BV的作用,故在临诊中可收“一箭双雕”之效。

王灵台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