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

蚺蛇

(蚺音髯。《别录》下品)

【释名】南蛇(《纲目》)、埋头蛇。

时珍曰︰蛇属纤行,此蛇身大而行更纤徐。冉冉然也,故名蚺蛇。或云鳞中有毛如髯也。产于岭南,以不举首者为真,故世称为南蛇、埋头蛇。

【集解】颂曰︰蚺蛇,陶弘景言出晋安,苏恭言出桂、广以南高、贺等州,今岭南诸郡皆有之。

弘景曰︰大者二、三围。在地行不举头者是真,举头者非真。其膏、胆能相乱。

韩保升曰︰大者径尺,长丈许,若蛇而粗短。

恭曰︰其形似鳢,头似鼍,尾圆无鳞,性难死。土人截其肉作脍,谓为珍味。

藏器曰︰其脍著醋,能卷人箸,终不可脱,惟以芒草作箸乃可。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蚺蛇长十丈。尝吞鹿,鹿消尽,乃绕树,则腹中之骨穿鳞而出,养创时肪腴甚美。或以妇人衣投之,则蟠而不起。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蚺蛇,大者五、六丈,围四、五尺;小者不下三、四也。或言一年食一鹿也。又顾《海槎录》云︰蚺蛇吞鹿及山马,从后脚入,毒瓦斯呵及,角自解脱。其胆以小随腐。土人采葛藤塞入器。范成大《虞衡志》云︰掷力竭乃毙,舁归食之。又按︰《山海经》云︰巴蛇食象,三年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郭璞注云︰今蚺蛇即其驳映,其文锦章。食灰吞鹿,腴成养

胆段成式曰︰其胆上旬近头,中旬近心,下旬近尾。

颂曰︰《岭表录异》云︰雷州有养蛇户,每岁五月五日即舁蛇入官,取胆曝干,以充土贡分寸,于腹间剖出肝胆。胆状若鸭子大,取讫,内肝于腹,以线缝合,舁归放之。或言蛇被取胆者,他日捕之,则远远露腹,以明无胆。又言取后能活三年,未知的否?

时珍曰︰南人嗜蛇,至于发穴搜取,能容蚺之再活露腹乎?

弘景曰︰真胆狭长通黑,皮膜极薄,舐之甜苦,摩以注水,即沉而不散。

恭曰︰试法︰剔取粟许著净水中,浮游水上回旋行走者为真;其径沉者,诸胆血也。勿多著,亦沉散也。陶未得法耳。

诜曰︰人多以猪胆、虎胆伪之,虽水中走,但迟耳。

【气味】甘、苦,寒,有小毒。

【主治】目肿痛心腹痛,下部疮(《别录》)。小儿八痫鼻中,除小儿脑热,疳疮漏。灌下部,治小儿血痢,虫蛊下血

【发明】时珍曰︰蚺禀己土之气,其胆受甲乙木,故其味苦中有甘。所主皆厥阴、太阴之病,能明目凉血,除疳杀虫

慎微曰︰顾含养嫂失明,须用蚺蛇胆,含求不得。有一童子以一合授含。含视之,蚺蛇胆也。童子化为青鸟而去。含用之,嫂目遂明。

【附方】旧二,新二。

小儿急疳疮︰水调蚺蛇胆,敷之。(《圣惠》)

小儿疳痢︰羸瘦多睡,坐则闭目,食不下。用蚺蛇胆豆许二枚,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之。

仁四十七枚,研匀。以布揩龈,嗍令血尽。日三掺之,愈乃止。(《圣惠》)

蛇胆研,香油调涂,立效。(《医方摘要》)

鳞部相关蚺蛇肉 蛇蜕 盐龙 蛤蚧 守宫粪 守宫 石龙子(山龙子,泉龙) 鲮鲤肉 鲮鲤甲 鲮鲤(穿山甲)

《本草纲目》鳞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