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化对于中医理论并不多余——答王强《中医理论需要“全面实现数学化”吗》

  □ 孟凯韬 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

  前段时间笔者在百度网上看到《中医理论需要“全面实现数学化”吗》一文,出自2010年4月14日《中国中医药报》,文中所引内容均出自笔者2010年2月24日在《健康报》中医周刊发表的《用科学语言诠释中医》,且有改动。可能作者根本没有读过笔者的《阴阳五行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故今天特撰文以答之。

  恩格斯的论断

  中医学能例外吗

  恩格斯认为,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中医学作为一门将人体与自然、社会相联系而研究其生理机制、病理变化及疾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的整体科学,自然不能例外。不过,用传统数学根本无法研究中医,因为作为中医基本概念的阴和阳都不能孤立存在,永远是“亦此亦彼”的,而传统数学囿于“排中律”,只承认“非此即彼”而不承认“亦此亦彼”。哲理数学则不然,正如百度网《百度文库·罗素悖论》所说:“哲理数学正是打破了传统数学中“排中律”的桎梏,指出事物是可以亦此亦彼的,指出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从而将哲学与数学联系起来(确切地讲,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数学联系起来——孟凯韬注)。而传统数学只看到了对立,而忽略了统一;只看到了一分为二,没有看到合二为一。”因此,《百度文库·罗素悖论》称:“哲理数学,被称为数学史上的第5次革命。数学迄今为止,已经历了四次革命:1.由算术到代数;2.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3.由必然数学到或然数学;4.由明晰数学到模糊数学。而哲理数学的提出,无疑将会是一个更大的飞跃。”阴阳五行数学就是基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一门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笔者所谓数学化是基于哲理数学及其分支学科阴阳五行数学,而不是基于传统数学;哲理数学及其分支学科阴阳五行数学有自己特有的符号体系,也与传统数学有不同的数学语言。

  五行的“阶段”说何错之有

  鉴于五行学说不能对中医理论做出圆满解释的局限性,笔者根据周敦颐“阴阳二气妙合而成五行”、周易十二消息卦和五运配五季之法提出对五行本质的新认识,即五行乃是阴阳二气周期性相对变化的五个不同的阶段,其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变化范围如下图所示。最早发表在《科技导报》2000年第7期,题为“中医理论基础的哲理和数理探索”。

  2006年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6期看到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从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谈五运六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一文,感到他对五行的认识与笔者不谋而合。他在文中指出:“五行即五运,‘运’和‘行’都是运动变化的意思。把一年分为五阶段,就会出现木、火、土、金、水五运,也就产生了五行。”同时指出,“五行是五运的符号,五运是五行的灵魂。”如此说来,五行的“阶段”说何错之有?笔者是学数学出身,对中医理论是自学所得,顾植山教授则是中医世家出身且对五运六气学说颇有研究的中医专家,难道邓铁涛教授听了笔者关于阴阳五行数学在中医学上的应用的汇报,高兴地说:“中医和现代科学结合,就要这样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