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之秋声与刘河间论

  □ 朱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宋欧阳修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秋声赋》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言辞晓畅、声情并茂。该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即公元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当时的他身居高位,中进士已29年,饱历人世沧桑。他此时以“秋”为题,骈散结合,旁征博引,畅意抒怀,其中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尤值得中医学家重视。

  欧阳修由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展开论述:“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即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古代用天地、四时之名命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这便是所谓“六官”;其中秋官司寇掌刑法,故秋天是古代刑官行刑的季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从五行来分,秋属金,应于西方。由于古来素有“沙场秋点兵”之说,所以秋又是战争的象征,一派悲凉肃杀之气。夷则为十二律之一,为七月的音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律中夷则。”夷,是删刈、杀戮之意,反映出万物由繁荣到衰败的自然规律。这与《沈括关于秋石的提炼,寇宗奭的本草学成就等,均是我们今天应当好好继承与发掘的。

  应当看到的是,我国宋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居世界之先,四大发明并同中医、中药的全面发展与国际交往在当时可圈可点、独一无二,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境界。在这样一个广袤的历史背景下,再读欧阳文忠的名篇,如饮甘醇,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