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概述】
在健康人,特别是成年以后,可以出现轻度脂肪沉着,属于正常现象,只有当脂肪高度沉着堆积,或者在特殊部位沉着时才是病态,称为肥胖。不同年龄段的肥胖妇女,其脂肪堆积的部位不一致,如青春期少女的肥胖体型是全身一致性肥胖,即四肢及躯体均匀性地脂肪堆积,而更年期年龄的妇女肥胖体型很特殊,脂肪明显沉积在腹部。腹部是脂肪库,经常大吃大喝者,脂肪也主要堆积在腹部。另外还有一些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黏液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等,这些都是需要鉴别的。引起肥胖的主要病因病理是脾虚水湿和痰瘀留滞体内而致。
【病因病理】
1.脾虚痰湿 脾主运化水湿,如脾胃素虚,饮食失节,嗜食油腻和冷饮等高粱厚味之食品,脾胃益虚,不能运化谷食而为内湿或痰湿,聚于躯体,久而躯肢肥胖。
2.脾肾阳虚 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温煦,脾肾两虚,湿聚躯体而致肥胖。又因脾肾阳虚,精血衰少,冲任失养,而致闭经或不孕。
3.脾胃燥热 脾胃素热,多食多饮,谷食油腻积滞而致肥胖。
4.气滞痰凝 抑郁日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横逆犯脾,牌失运化水湿功能,痰湿内生,与气凝滞,留于躯肢而致肥胖。
l
1.诊断肥胖应参考年龄、身高等因素,临床上应用:体重(千克)一身高(厘米)一100的公式计算,其正常范围为士10%,超过20%者称是肥胖。
2.有肥胖者因明确其原因,如生活饮食习惯、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和内科疾患等,更年期妇女腹部隆起,腰围明显增大者,须与盆腔内肿瘤鉴别,以免延误治疗。
【诊断要点】
1.脾虚痰湿 体型肥胖,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不实,带下如涕,月经过少或闭经。苔薄腻,舌淡红稍嫩,脉细儒。
2.脾肾阳虚 体型肥胖,面色皖白,形寒便演,小便清长,白带清稀,甚或闭经,不孕。苔薄白,舌质淡,脉沉迟。
3.脾胃燥热 体型肥胖,面色偏红,口燥便结,嘈杂易饥,多食多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苔薄黄,舌质红,脉滑。
4.气滞痰凝 体型肥胖,素来善郁,暧气太息,进食胃胀,大便失调,经前乳房胀痛,经行量少不畅,小腹作胀,有时喉疾默腻。苔薄白,舌质黯,脉弦滑。
[分型治疗11.脾虚痰湿治法:健脾渗湿,化痰祛脂。
方药:苍附导痰汤加减。
苍术12克、薏苡仁30克,同煎,每日1次用BZ周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
【中成药】
对单纯上腹部肥胖,以建里穴为中心,针刺四周双侧天枢穴、梁门穴;单纯中腹部肥胖,以中点神阙穴为中心针刺四周,双侧天枢穴、外陵穴;单纯下腹部肥胖,以下点石门穴为中心,针刺四周双侧水道穴、外陵穴。患者仰卧,用28号4寸毫针,沿皮下脂肪层呈15”角向中心点斜刺,大幅度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以手掌作用于上(中、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揉49次。每周针2~3次,10次为1疗程。
【简便方】
自行按摩腹部、腰臀及大腿等部位,若能坚持按摩就可起到效果。
【其它疗法】
1.注意食物摄入的热量不能过高,控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摄入,多吃蛋白质或蔬菜类食物。
2.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
3.更年期妇女发现腰围明显增大时,一定要作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等,以排除妇科肿瘤引起腹水、增大的瘤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