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寒熱現代判別

  藥性的寒熱溫涼是傳統中藥理論的核心,研究藥性的物質基礎和科學內涵是國家973計劃項目「中藥藥性理論相關基礎問題研究」的重點課題。經過兩年多努力,目前該項目已確立中藥寒熱藥性的判別函數方程和表徵藥性的生物熱動力學方法,傳統中藥的寒熱藥性從此有了現代判別方法。

  該研究自2007年7月立項以來,在首席科學家王振國教授的帶領下取得重要進展:

  一是完成了中藥藥性理論體系框架的研究工作,建立「中藥四性經驗要素表徵體系」和相關詞表。

  二是應用核磁共振譜學方法分析中藥藥性的物質成分,建立了中藥核磁共振氫譜和碳譜的寒熱藥性判別函數方程,初步從理論上探索創建了傳統中藥寒熱藥性的現代判別方法;同時應用紫外譜線組法開展了中藥藥性物質成分研究,創立了中藥指紋圖譜數據的量化方法。

  三是建立了符合中醫辨證體系的寒熱效應檢測體系,研製出「大鼠寒熱趨向行為測定儀」等。

  四是發現平性藥與寒性藥對正常動物的藥效作用存在明顯差異。

  五是建立並完善了用於表徵中藥寒熱藥性差異的生物熱動力學方法,並成功用於刻畫背景近同而寒熱藥性不同的方藥的生物熱效應差異。

  項目實施以來,研究成員應邀參加國際會議作大會匯報17人次,制定各種標準操作規範135項,目前已順利通過科技部中期評估。在後3年研究中,將圍繞構建現代中藥藥性理論標識要素體系這一核心,進行藥性─物質、物質─藥效、藥效─藥性的相關性研究,探討中藥寒熱藥性的物質基礎及其性效發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