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药现代化启示

  应日本福井县日中友协邀请,经省政府批准,由省招商局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地招商机构及企业组成的中药现代化招商考察团一行9人,于2月10日至14日对日本中药现代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感想如下。

  中药在日本有悠久的历史。中药或植物药在日本称为“汉方药”或“和汉药”,已经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又以福井、富山两地最为著名。福井是日本著名的农业县,主要是原材料的种植;富山县除了每年生产2100多亿日元的治疗用药外,每年生产非处方“配置药”200多亿日元,占日本全国的52%。另外,富山县每1万人中就有55人从事医药品生产,按人均统计居日本第一。近年来,日本建立了企业、政府、大学组织的“产官学三位一体”的体制,利用高新技术设备,加大研发力度,通过传统医学与尖端技术的融合创造新产业。建立起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中药数据库,通过生物试验、临床、病态生化学、药物代谢工学等解析手段研究中草药,有已整理和待整理的近7万份标本,采自中国、印度、巴西和非洲地区的草药皆陈列其中。业界普遍认为,与日本相比,中国对草药的基础研究有优势,但要做到科学地了解和运用中草药,还有一定差距。

  我省原认定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我省一直有药业企业呼吁,政府应该把现有药厂GMP改造形成的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招商引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考察中,我们发现,2005年日本实施新《药事法》,允许制药企业将药品的研发与生产分离,制药企业可以委托外部加工。虽然这意味世界第三大医药消费市场大门向中国制药企业打开,但历时4年,除沿海化工基础原料药等部分企业以外,国内并未形成规模的针对日本的药业OEM业务。目前,我省信息相对闭塞、外向型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要想拓展此项业务和有所作为的难度还很大。

  我省中药现代化招商需根据市场需要拓展健康产业、服务产业、食品产业等新途径。近年来,我省各地都把中药现代化作为支柱产业来进行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药业已经成为省内具有一定科技含量,附加值高、“三农”带动作用明显,地方贡献大,发展空间广阔的新型产业。但随着国内药品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变,贵州药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1990年以来中药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的情况不复存在,企业规模、产值、利润跨越式增长的现象大幅减少。如何使我省药业在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决定了我省未来的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日方相关产业的发展无不与其市场经济水平紧密相关。在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的需求从基本的温饱向个性化、健康化发展,同时,商品经济也从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转变。一个产业能否成功,资源优势只有最初级的决定性,关键取决于资本、营销、品牌、技术等更多的商业化因素。如我省历年来在健康食品开发方面小厂层出不穷,各类特色农副产品及中药材基本上都曾经被尝试开发,但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形成产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具备适宜市场的产品定位、轻便包装、适宜口感、营销渠道等等,而仅仅是强调了营养价值。又如去年以来娃哈哈、汇源等各大饮料企业新推的维C饮料,实质上“维C之王”是我省的刺梨,含量是其他水果含量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刺梨在我省也开发多年,酒、果脯、饮料等各种形式也有过尝试,但至今产业未形成优势强势。要解决我省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资本、渠道、技术、管理、品牌、营销优势的优强企业进驻,引进相关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这方面的产业,从而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