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医案——毒犯营血

  宋某,男,3.5岁。

  【初诊日期】 1 992年9月2 1日。

  【现病史】 患儿于诊前8天患感冒,症见发热(38. 8℃)、不流涕、未咳。病后3天胸背发疹,伴杨梅舌,以猩红热论治,用抗生素治疗,迄今8天热不降,疹未退,食纳减少,大便于,小便黄。

  【查体】 神乏、面赤、双目红赤,口唇干裂,舌刺红肿,少苔,舌质赤,咽红肿。颈双侧淋巴结肿大。躯干散在有多形性红色斑疹,压之色褪。掌跖潮红而肿,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脉数有力。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20X 10^9/L,中性O.65,淋巴O.35。尿常规未见异常,X线胸透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

  【诊断】 川崎病(中医:温毒)。

  辨证】 毒犯营血。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退热。

  【方药】 柴胡lOg,黄芩lOg,石膏20g,寒水石1Og,生地黄1Og,黄连3g,栀子5g,连翘1Og,玄参1Og,紫草5g,菊花lOg,重楼1Og。水煎2次,分4次,1日用量,于饭前服下,停用抗生素。治疗3天热降疹退,精神状态好转,手足见有片状脱皮

  二诊:处方黄芩1Og,生地黄1Og,重楼1Og,玄参.lOg,青蒿lOg,白薇lOg,石斛lOg,花粉1Og,当归1Og,服4天。

  ‘ 三诊:患儿一般状态尚好,但气阴两伤之候未除,方药为:黄芪lOg,太子参5g,当归lOg,石斛lOg,麦冬1Og,生地黄1Og,白薇1Og。再服4天,诸症悉除,痊愈。

  【按语】 根据本病的发热、皮疹、目赤杨梅舌、淋巴结肿大,手足脱皮等特征,似与中医的斑毒为病相关。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患斑毒病候》一书,述有:“斑毒之病,是热气人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同匝遍体。此病或是伤寒、或时气、或温病,皆由热不时歇,故热人胃,变成毒,乃发斑也。”结合病人实际,本病属温1病范畴,系温毒所犯,肺、脾、心三脏为病,临证发病较急,化热迅速,传变亦快,所以,病初之候卫气并见,病人极期则毒窜营血。本病以毒热损伤为主要病变,故极期症象重而典型,后期症象因毒伤气,热耗阴所致。方中的紫草石膏寒水石、生地黄、玄参多、栀子清营凉血,黄连、黄芩、重楼、菊花连翘柴胡解毒退热。其中石膏清浅部热、寒水石除深部热;柴胡降外热,黄芩解里热,菊花兼清目赤,重楼尚1可消咽部红肿,紫草治温疹,连翘散毒结。诸药共伍综合治疗。所用方药主要取自《疫疹一得》的清温败毒饮与《小儿药证直诀》的紫草散化载加减而成。

  [选自王烈.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5例证治探讨。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9)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