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润庭医案——痉咳期
董某,男,7岁。
【初诊日期】 1964年3月6日。
【现病史】 咳嗽3个月,经西医诊断为百日咳,连服西药未效。刻下痰中带血,顿咳连声,面红耳赤,涕泪交;甚时弯腰曲背,两手痉挛,必待痰蚀方缓解。一日数发,夜间尤甚。舌苔干燥,脉滑数。风温已经化热,此症不宜久延,久则伤肺。
【诊断】 百日咳(中医:百日咳)。
【辨证】 痰火阻肺(痉咳期)。
【治法】 降气化痰,清肺安络解痉。
【方药】 桑白皮9g,炙紫苏子5g,川贝母6g,生薏苡仁20g,丝瓜络9g,生冬瓜子15g,炙兜铃6g,赤芍、郁金各5g,生地黄炭9g,白前5g,炙枇杷叶9g,地栗5枚。3剂。
二诊:药后顿咳缓解,痰中血止,转下方调理善后。
【方药】 炙桑皮9g,炙兜铃5g,川贝母6g,生冬瓜子15g,黄郁金、白前各5g,生薏苡仁9g,甘草1.5g,大地栗5枚。4剂。
【按语】 本病多因小儿体质素弱,感染时邪病毒从口鼻而入,束闭肺经,肺失清肃,郁久不宣,化火炼液为痰,痰热壅滞于肺,阻塞气道,肺气不能通畅,上逆而致痉咳。犯胃则吐,久咳络伤则痰中带血,气降则咳缓。故处方中桑皮、紫苏子、白前、兜铃、枇杷叶、冬瓜子清肺降气;川贝母、郁金、丝瓜络清肺化痰热;赤芍、生地黄炭凉血安络;薏苡仁解痉,弛缓咽部平滑肌痉挛;甘草和中解痉。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降气解痉安络之效。 ,、
[选自姚广智,黄万钧,褚润庭儿科验案举要.江苏中医;1 994,1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