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申遺將促發展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醫針灸申遺成功,對中國政府更好地重視中醫藥發展、走向世界,對中醫藥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都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王國強強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兩類:一是瀕危、亟待搶救的項目「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是歷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優秀項目「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針灸申遺屬於後者,「不存在衰敗的問題」。

  王國強指出,中醫針灸目前已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可喜的,同時也存在挑戰。如何使中醫針灸在傳播的過程中,把精髓的東西和必須掌握基本的技能,完整地保存並傳承,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中醫針灸必須遵循中醫的整體觀和經絡學說,但現在真正運用中醫理論指導、科學地運用針灸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疾病採取不同的經絡穴位治療等,逐漸在淡化、在消亡、在扭曲,這是中醫針灸面臨的嚴峻問題。

  對此,王國強表示,下一步首先要把針灸傳承代表人的實踐技能和理論等很好地傳承下來,其次要加強針灸的理論研究,包括經絡、穴位機理等。再次,更好地推廣應用,讓老百姓在實踐中感受中醫針灸,加強對中醫針灸的標準化、規範化研究等。

  增進中外傳統文化交流

  關於中醫針灸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重要意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說,此舉一是增進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促進文化多樣性;二是有助於在世界範圍內整體地提高傳統針灸的可見度和認知度;三是有助於從文化層面更好地總結傳承,促進中醫針灸發展;四是為針灸的傳統理論和技法提供平等存續與發展的環境;五是提高中醫針灸的共享度,造福更多的民眾。

  吳剛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制定切實可行的「中醫針灸」文化遺產的宣傳與保護計劃,真正將中醫針灸文化遺產保護計劃落到實處。一是開展中醫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內容研究。通過調查傳統針灸在當代中醫針灸中的地位,確定傳統針灸的自身價值,建立傳承保護名錄;二是探索不同傳承模式,完善中醫針灸的傳承機制,建立傳承人工作室;三是積累傳承資料,組織傳統針灸研討會;四是加強針灸博物館的建設。定期展示針灸文物、史料、古籍和傳統針具製作工藝、傳統技法等,為民眾認識及有序傳承發揮作用;五是多渠道加強中醫藥宣傳。此外,在制定中醫針灸宣傳與保護計劃的同時,還要開展中醫針灸、中醫藥文化的戰略研究,鼓勵理論和技術的創新,以科學研究帶動有關中醫針灸文化遺產保護計劃的落實。

  傳統醫藥類項目首次入選

  如何保證中醫針灸「原汁原味」地走向世界,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所長黃龍祥在會中說,最大的障礙是不同理論有各自的語言符號系統,致使一些本質的東西難以溝通。為此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密切合作,將把中醫名詞加入國際疾病代碼第11版中,這樣可以和其他醫學體系找到一個共通的語言。

  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楊治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中醫針灸近日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也是213項代表名錄中的第一個傳統醫藥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