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預防情志病

  精神病患者的支援和跟進,再次成為施政報告的關注重點之一,當局推動社區為本的精神健康服務,強調十八個地區中心的硬件建設。其實多元化和生活化的中醫治療模式,對情志病極具特色和療效,綜合性治療對患者的康復更有優勢。

  馮玖:綜合治療見成效

  周日在港舉行的一個情志病防治研討會上,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馮玖教授表示,從中醫學角度而言,情志病最傷心神,長久可損及五臟,造成人體的氣機紊亂,治療以「調五臟、安心神」為主。透過對患者的開導傾談、運動和生活作息建議、食療輔助以及針灸和用藥,整套治療方案重點不單是治病,更重要是治人。

  馮會長補充,早前因菲律賓人質事件造成全港市民的情緒困擾,中醫業界已即時組成關注小組,由轄下的慈善基金製作中醫減壓法單張,並提醒全港醫師對情志失調患者的照顧。為了進一步提升中醫防治情志病的臨床成效,業界將舉辦相關的研討會和工作坊,亦會向公眾加強普及健康教育。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於上周日(10月2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慶祝2010世界傳統醫藥日暨情志病防治研討會」,衛生署署長林秉恩主禮,並由多位中西醫學專家,剖析情志失調和精神疾患的防治方法,及分享臨床研究成果。

  中醫理論可起帶動作用

  林秉恩醫生在發言時盛讚中醫藥對預防情志病方面大有可為。

  林署長首先講述最近參與草擬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傳統醫藥戰略策劃,當中提出中醫藥對疾病的預防,有重要作用及大有可為。他說,香港衛生署推動社會心理健康過去以西醫理論及方法為主導,從沒有系統地加入其他醫學理論。近年通過對中醫藥的更深入了解,林醫生認為,中醫藥在預防情志病方面,可以起帶動的作用。他舉例說,傳統中醫理論對此有完整體系,其中包括臟腑理論,如「思傷脾、恐傷腎」等,說明心靈與身體有密切的關係。中醫在逾千年前已對情志病有認識並有對治的方法,林秉恩認為中醫比西醫「行早一大步」。他表示,善用中醫專業理論和方法,對推動社會心理健康和情志病的防治,將大有可為。

  深港中醫專業首次交流

  是項學術研討活動由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聯同深圳市中醫院、深圳市中醫藥學會和深圳市針灸學會主辦,是深港兩地中醫專業界別首次大型學術交流活動。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中醫處處長及深圳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廖利平教授,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深港兩地民間和政府層面的交流有著地域優勢,同時又具有語言溝通和社會經濟交流頻繁的優勢,他期望今後深港的醫學專業能夠多作交流,借鑑經驗、互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