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类

《退思集类方歌注》在线阅读中医方言书籍在线阅读

半夏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若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此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人参 炙甘草 干姜(各三两) 枣(十二枚)

水一斗

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生姜四两,干姜只用一两,余同法。

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误下之后,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故使硬也,宜此汤。

半夏泻心汤人参甘草加一两,余各同法。

半夏泻心(汤)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泻心者,实泻胃也。盖胃居心下,“心下痞”,

者为

欲交

甘草

重用

甘草

姜泻

水,

生姜

上逆,故

生姜

缓补

则甘

柴胡立

开结、

此以彻

无邪,

一证者

操纵在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食入口即吐者。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三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服。

姜连芩参汤治呕,苦胜于心义宜剖,(并非寒热平调之法,乃治寒格拒热之方。)寒热格拒在

而伤

无水

源同

拒通时吐

盖寒格于

止。故凡

宜纯用辛

黄连汤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腹中痛,欲呕吐者。湿家下之,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上如胎亦主之。

黄连 干姜 炙草 桂枝(各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枣(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

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入桂枝大枣,寒热平调上下匡。(证因上下相格,

因胃

胃气

其入

降和

胎者

上寒下热,皆可治之也。)表里之邪柴芩使,上下之邪连桂当。(表里之邪则用柴胡、黄芩,上下之邪则用桂枝、黄连,表里之邪则用生姜辛以散之,上下之邪则用干姜辣以开之,仲景大法灼然矣。)又与泻心汤法似,(诸泻心法,皆治心胃之间寒热不调,全属里证;此方以黄芩易桂枝,去泻心之名,而曰黄连汤,乃表邪尚有一分未尽,胃中邪气尚当外达,故加桂枝一味,以和表里,则意无不到矣。)后人比类好推详。(“比类”二字,最为医家之要旨,如泻心汤、黄连汤皆柴胡之变法,而一味转旋,便治证各异,故不知比类,则不能尽方之变,又乌能尽病情之变哉!)

〔附〕进退黄连汤

(喻嘉言《医门法律》) 治关格。

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 半夏(姜制各一钱半) 桂枝(一钱) 大枣(二

如关则不得小便

八味丸三钱,

进退黄连(汤)喻氏拟,下关上格均堪治。姜连参夏钱五分,桂枝一钱枣二枚。(此即仲景黄

通,其

自为敷

吐逆,

枝但能

拌干姜

肉桂

(如关

若夫

以火

《炙甘

胃关,

关,以

从中渐

斯治关

阴阳

无其方也。惟宋云岐子,有治关格九方,用脑、麝者,十居六七,不达成方之理,漫图弋获,不足为法。喻氏必不得已拟此二方,为治关格之榜样。至于病变无方,生心化裁,初非以是印定后人眼目也,须善会之。)

〔附〕左金丸

(朱震亨《丹溪心法》) 治肝经火郁,吞吐酸水,左胁作痛,少腹筋急为疝。

黄连(六两姜汁炒) 吴萸(一两盐水炒) 水泛丸,或蒸饼糊丸。

〔附〕左金加陈米汤

(汪氏方) 治噤口痢汤药入口即吐。

黄连(姜汁炒三钱) 吴萸(盐水泡五分) 陈仓米(一撮) 水煎浓服,但得三匙下咽,即不复

〔附〕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热泻热痢。

黄连 吴萸 白芍(各五两) 为细末,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

〔附〕连附六一汤

(虞抟《医学正传》) 治胃脘痛。

黄连(六钱) 附子(一钱) 水煎。

左金(丸)茱连六一汤,肝经火郁吐吞酸,(吐酸者,呕吐酸水也。吞酸者,喉间沃沃然,酸

肝脉布

剂。肝

并以辛

从金也。

与吴萸

散、越鞠丸

证观。(肝之

术散缓肝培土

法,亦下同乎

必借酸甘,泄

(噤口痢由湿热

吴萸冲开格拒

宜餐。(粪色黄

胃痛,寒因热

寒因热用,阴阳

〔附〕香连丸

(李绛《兵部手集方》) 治下痢白赤,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与吴茱萸十两同炒去吴茱萸用) 木香(四两八钱忌见火) 醋糊丸,米饮下。

〔附〕治痢四神丸

治一切痢疾初作,腹痛里急后重,推陈致新,大有奇效。

香连丸加酒蒸大黄一斤,槟榔八两,醋丸,米饮下三十丸。未效,再服。

〔附〕治噤口痢方

(吴昆《医方考》)

香连丸石莲子肉八两,水煎服。

〔附〕断下丸

治久痢。

香连丸加诃子龙骨乌梅

香连丸治赤白痢,茱炒黄连又木香。治痢必用苦辛寒,李绛此方得其义。(刘完素《素问玄

痢宜通,久痢宜涩,黄连味苦而燥,能浓胃涩肠,若痢方初起,忌用。晋注∶此注尚宜更改。上八字系王君原旧自注,甚然,甚然。黄连浓肠胃之说,《本经》有误,不可从。初痢胃口湿热盛可用,痢久而中虚忌用矣。)益以槟榔大黄,(名治痢四神丸)推陈逐垢斯无忌。

小陷胸汤

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大者一枚) 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

小陷胸汤泄痰热,黄连半夏及栝蒌。(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不峻,而一皆直泄胸中之实,则邪亦

痛在心下(小结胸病,上不至心上,下不及少腹,必按之方痛,非手不可近,与大陷胸证迥

盖黄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治汗后腹胀满。

浓朴(炙) 生姜(各八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水一斗,煮取三升

朴姜夏草人参汤,理气调中补泄 。汗后虚邪为腹胀,补虚泄满此方良。(发汗后则邪气已

旋复代赭汤

治伤寒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旋复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甘草(三两炙) 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分日三服。

旋复代赭汤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代赭石)咸软痞,(旋复花)痞硬噫气力能禁。

(《灵枢·口问篇》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心为噫。”噫者,上焦病声也。脾失升度,肺失降度,阴盛走于胃,属于心而为声,俗名“嗳气”。故用旋复咸降肺气,代赭重镇心包络之气,半夏以通胃气,生姜、大枣以宣脾气,而以人参、甘草奠安阳明,俾阴阳升降,合其常度,则痞硬嗳气悉除矣。)噫气俗名为嗳气,若兼下利泻心寻。(此与前诸泻心法大略相近。汪 庵《医方集解》引《本草纲目》云∶“病解后,痞硬噫气,不下利者用此汤,下利者生姜泻心汤。”)镇阴宣阳扶胃弱,呃逆反胃并宜斟。(此镇阴宣阳方也。呃逆反胃,皆上、中二焦气逆不降所致,用此镇其阴气,宣发胃阳,则上、中二焦皆得致和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