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b细胞缺陷性疾病
由于血清ig测定的常规化,故先天性抗体产生缺陷病免疫学诊断较易。
(一)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首例病于1952年由bruton报道,故亦称bruton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为最常见的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患儿血清igs水平很低或测不出,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b细胞减少或缺乏,淋巴结中无生发中心,组织中无浆细胞。前b细胞虽vdj重排及μ链产生正常,但轻链基因的重排和表达有缺陷,因此前b细胞不能成熟为sigm阳性b细胞。而患儿t细胞的成熟、数目及功能基本正常。
该病由在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有缺陷基因但表现型正常的母亲传给其子。该基因座位于x染色体长臂q21.3~22区带。已证明,该病并非由x染色体上单一基因的缺陷而是多基因异常的结果。
患儿有结膜、咽、皮肤、中耳、气管和肺部反复化脓性感染,但对胞内寄生菌和真菌感染反应正常。lgs制剂治疗有效。
(二)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
1.选择性iga缺陷是最常见的一种选择性ig缺陷。发病率约1/700,常染色体显性或陷性遗传。但有些病人则是胚胎期风疹病毒感染或接触药物造成,血清iga水平<50μg/m1,igm和igg水平正常或略高。表达iga的b细胞不能分化成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但α链基因和膜iga表达均正常。
2.选择igm缺陷大多由b细胞分化异常引起,其igm抗体多属自身抗体,能与自身细胞对th细胞的刺激无反应。
3.选择性igg亚类缺陷大多由b细胞分化异常引起,少数因不同恒定区基因缺失所致。
4.igm升高的igg和iga缺陷为性联遗传病,其igm抗体多属自身抗体,能与自身血细胞反应。病人igg和iga重链转换有障碍。
二、t细胞缺陷性疾病
(一)digeoge综合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此先天性选择性t细胞缺陷系妊娠早期第三、四咽囊发育障碍,致使胸腺、甲状旁腺、主动脉弓、唇和耳等发育不良。因t细胞不能成熟而致细胞免疫缺陷、低血钙、肌肉颤搐,大血管和面部畸形等。血中t细胞缺乏或大量减少,但抗体水平基本正常。患者对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易感。胚胎胸腺移植有效,但t细胞可能在胸腺外组织中成熟,故随年龄增长病性可自然缓解,5岁前常可恢复正常。无胸腺的裸鼠是t细胞选择性缺陷的天然动物模型。
(二)t细胞活化和功能缺陷
近年才有此方面报道,其机制可能有:t细胞受体(tcr):cd3复合物表达缺陷;tcr:cd3复合物信号传导异常;il-2和ifv-γ等细胞因子产生缺陷;il-2或il-1受体表达缺陷。
三、t和b细胞联合缺陷性疾病
(一)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combinedimmunoideficiencydisease,scid)是因干细胞分化缺陷而表现t、b细胞减少,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出生6个月起发病,对各种类型感染均易感。
scid有性联隐性和常染色体隐性两种遗传方式,后者首例病人在瑞士发现,故也称swiss型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约20%scid由腺苷脱氨酶(adenodinedeaminase,ada)缺陷引起,ada催化腺苷和脱氧腺苷脱氨而分别成为肌苷和2-脱氧肌苷。位于2号染料色体上的ada基因缺失或突变则引起ada缺陷。ada分布极广,在淋巴细胞中尤丰富。ada缺乏导致脱氧腺苷和脱氧三磷酸腺苷蓄积在胞内特别是淋巴细胞内,这两种代谢产物对淋巴细胞具有毒性,它们能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活性而阻碍dna合成。
ada基因已克隆出,可将有功能ada基因转染入自身骨髓细胞并将它们回输病人以达到治疗目的。
少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由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nucleosidephosphorylase,pnp)基因缺失或突变所致,pnp将肌苷和鸟苷分别催化成次黄嘌呤和鸟嘌呤,pnp缺乏导致有毒性的脱氧鸟苷和脱氧三酸鸟苷蓄积在胞内。
最近发现,mhcⅡ类基因表达缺陷也可引起常染体隐性遗传性scid,称为裸淋巴细胞综合症。患者b细胞、mφ和树突状细胞上不表达或很少表达hla-dp、dq和dr抗原。此缺陷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异常引起mhcⅡ类基因转录降低,因而抗原不能呈递给cd4+细胞。
hla匹配同胞骨髓移植可获免疫重建,也有用9周以下的胚肝和14周以下的胚胎胸腺移植进行治疗的。
scid突变品系cb-17小鼠有t细胞受体和ig基因重排及表达缺陷,但人类尚未证实这种缺陷所致的scid。
(二)wiskott-aidrich综合症
为性联隐性传缺病。以、血小板减少和感染(有荚膜化脓菌为主)三联症为特点。引起本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短臂p11.1区带。患者膜蛋白糖苷化障碍,故cd43等表达间障碍。随年龄增长,病情加重,淋巴瘤发病率增加。胸腺移植和胸腺因子治疗可达到完全或部分免疫重建。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ataxia-telangiectasia)为多系统异常病,神经、血管、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均被累及。现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鼻窦和呼吸道反复感染。多在2岁前发病,40%以上病人有选择性iga缺陷。随年龄增长病性加重、并发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增加,如45%患者伴发非何杰金淋巴瘤。该病可能与多基因缺陷有关,dna修复机制也有缺陷,24%病人14号染色体有异常。
四、吞噬细胞缺陷病
(一)慢性肉芽肿病
慢性肉芽肿症(chronicgranulomatousdisease,cgd)约2/3为性联隐性遗传,1/3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遗传和生物化学研究表明,cgd有三种类型:有细胞色素b缺陷的性联cgd;细胞色素b正常的常染色体遗传cgd和细胞色素b缺陷的常染色体遗传cgd。
cg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细菌后不能产后呼吸爆发,不能杀灭摄入的致病菌。辅酶Ⅱ(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nadph)氧化酶是呼吸爆发中的关键酶,它能将氧(o2)转变成过氧化物(o2-)。细胞色素是b氧化型nadph组分之一,性联cgd患者中性粒细胞色素b缺陷故不能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过氧化物。细胞色素b为由91和22kd组成的异二聚体,大多性联cgd病人编码91kd链的基因有缺陷,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p21区带。最近发现nadph氧化酶中的47kd和67kd组分的缺陷与常染色体遗传cgd也有关。
患者对低毒力的过氧化氢酶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易感,淋巴结、皮肤、肝、肺、骨髓等有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肝脾肿大。患者白细胞四唑氮蓝(nitrovlueterazoliu,nbt)试验阴性有助诊断。
(二)白细胞粘附缺陷
白细胞粘附缺陷(leukocyteadhesiondeficiency,lad)者有细菌和真菌反复感染,伤口难愈。依赖于粘附作用的白细胞功能有异常,如粘附于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趋化、吞噬、细胞毒作用等。与白细胞粘附于其它细胞及吞噬作用有关的β2整合素或cd11-cd18家族包括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即cd11a-cd18、mac-1(cd11b-cd18)和p150,95(cd11c-cd18)表达缺陷,病人大多有95kdβ链(cd18)的缺陷。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有效。
(三)chediak-higashi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反复化脓菌感染、眼、皮肤白化病和各器官有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巨大胞浆颗粒,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黑素细胞、神经系统细胞和血小板均被殃及。引起胞浆颗粒融合失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
五、补体缺陷病
补体1~9任一组分、补体调节因子以及补体受体都可以发生缺陷。c3对于经典和旁路补体活化途径都是至关重要的。c4一个等位基因的缺失较常见。补体调节因子中c1抑制物(c1-inhibitor,c1-inh)缺陷最常见,c1-inh缺陷引起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皮下和粘膜下组织反复水肿。喉头水肿可致窒息死亡。c3受体缺陷儿童不能表达3种cd11膜蛋白,这3种蛋白的a链各异(c11a,b和c),但β链相同(cd18),它们是粘合素分子促进粘附的成分,参见白细胞粘附缺陷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