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蝉

蚱蝉

(《本经》中品)

【释名】蜩(音调)。齐女。

时珍曰︰按︰王充《论衡》云︰蛴螬化腹,腹也。蝉者,变化相禅而死,化为蝉,故蝉名齐女。此谬说也。按︰诗人美庄姜为齐侯之子,螓首蛾眉。螓亦蝉名,人隐其名,呼

【集解】《别录》曰︰蚱蝉生杨柳上。五月采,蒸干之,勿令蠹。

弘景曰︰蚱蝉,哑蝉,雌蝉也。不能鸣。蝉类甚多,此云柳上,乃《诗》云“鸣蜩者,形大而黑,五故《礼》有雀、子云“蟪蛄不知春秋”是矣。《离骚》误以蟪蛄为寒尔。寒九月、七、八月鸣而色青者,名

恭曰︰蚱蝉,鸣蝉也。诸虫皆以雄为良,陶云雌蝉非矣。

颂曰︰按《玉篇》云︰蚱,蝉声也。《别录》云五月采,正与《月令》“仲夏蝉始鸣”相合,恭说得之。

《尔雅》云︰,马蜩。乃蝉之最大者,即此也。蝉类虽众,独此一种入药。医方多用蝉壳,亦此壳也。本生土中,云是蜣螂所转丸,久而化成此虫,至夏登木而蜕。

宗奭曰︰蚱蝉,夏月身与声俱大,始终一般声。乘昏夜,出土中,升高处,拆背壳而出。日出则畏人,且畏日炙干其壳,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小儿畜之,虽数日亦不饮食。古人言其饮露,观其不粪而溺,亦可见矣。

时珍曰︰蝉,诸蜩总名也。皆自蛴螬、腹变而为蝉(亦有转丸化成者),皆三十日而死。

俱《尔雅》、《淮南子》、扬雄《方言》、陆玑《草木疏》、陈藏器《本草》诸书所载,往往混乱不一。今考定于下,庶不误用也。夏月始鸣,大而色黑者,蚱蝉也,又曰(音绵),曰马蜩,《豳诗》“五月鸣蜩”者是也。头上有花冠,曰螗蜩,曰,曰胡蝉,《荡诗》“如蜩如螗”者是也。具五色者,曰螂蜩,见《夏小正》。并可入药用。小而有文者,曰螓,曰麦;小而色青绿者,曰茅蜩,曰茅;秋月鸣而色青紫者,曰蟪蛄,曰,曰蜓,曰,曰(音舌决)。小而色青赤者,曰寒蝉,曰寒蜩,曰寒,曰;未得秋风,则喑不能鸣,谓之哑蝉,亦曰喑蝉;二、三月鸣

蚱蝉

【气味】咸、甘,寒,无毒。甄权曰︰酸。

【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本经》)。惊悸,妇人录》)。小儿痫绝不能言(苏恭)

【发明】藏器曰︰本功外、其脑煮汁服之,主产后胞衣不下,自有正传。

时珍曰︰蝉主产难、下胞衣,亦取其能退蜕之义。《圣惠》治小儿发痫,有蚱蝉汤、蚱蝉散、蚱蝉丸等方。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

【附方】新三。

百日发惊︰蚱蝉(去翅、足,炙)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圣惠方》)。

破伤风病无问表里,角弓反张︰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为末。酒服二钱。(同上)头风疼痛︰蚱蝉二枚生研,入乳香、朱砂各半分,丸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左右纳鼻中,出黄水为效。(《圣济总录》)

虫部相关蝉蜕 茶蛀虫 皂荚蠹虫 青蒿蠹虫 苍耳蠹虫 芦蠹虫 竹蠹虫 枣蠹虫 柘蠹虫 桂蠹虫

《本草纲目》虫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