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不动”的养生哲学

“动”与“不动”的养生哲学

  本报记者 周颖

  马继兴:1925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致力于中医药历史与文献研究。

  已经85岁高龄的马继兴不戴眼镜可以看清书上的小字,不用人陪可以独自往返几十里。凭借较强的记忆力,年轻时代的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耄耋之年还撰写出版了《中医药膳学》。问老人长寿的秘诀何在,日常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什么信念支撑他度过了坎坷的人生旅途?马继兴的回答是,长寿没有什么秘诀,能做到两动、一空和三不动心,就可以延年益寿。

  他解释,两动指脑动、身动;一空指适当肚空;三不动心指名利不动心,得失不动心,荣辱不动心。

  “两动一空”身康健

  马继兴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学习、爱看书、爱研究。书房里的书柜里、书桌上、椅子上、窗台上以及地上,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不久前,他还学会了电脑,收发邮件、浏览网页、查找资料都不在话下。他说,老人多动脑,一来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来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前几年,人们经常看到马继兴骑着自行车上班的身影。这几年,因为搬家离单位远了,加上子女担心他年龄大了,骑车不安全等因素,马继兴就自己坐公交车上班。每个星期,他去单位两三次,每次一两个小时。上车、下车、转车、走路,既活动了筋骨,也促进阴阳平衡和新陈代谢,练出了一副好身板。

  马继兴生活很简单,以素食为主,蔬菜水果不断。偶尔吃一些牛肉、鱼、鸡蛋,进食只吃六七分饱。他说,人们有一个“误区”,认为“胃口好,吃得多”就是健康的表现。其实并不然。适当保持肚空,给机体一个消化吸收、自我调节的过程,人的阴阳气血会趋于平和,身体逐渐恢复常态,精神状态也会振作很多。

  “三不动心”做学问

  马继兴告诉记者,做学术研究,必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做到名利、得失、荣辱三不动心。漫漫人生旅途,诱惑无处不在。如果整天挖空心思与人周旋,或从中获取金钱,或当个一官半职,或图谋捞取好处。结果,做学问就是一句空话。

  老实耿直的马继兴,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把名利、得失和荣辱看得很淡、很轻,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医学术之中。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就致力于中医药文献学研究,撰写了《微针探源》、《针灸刺激点位置的文献学研究》,创办《中国伤寒论现存版本源流考》等著作。还参与了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的工作,著有《马王堆古医书考释》等。

  近年来,他仍笔耕不辍,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中医药文献著作,先后获得国家、部、局以及北京市多项大奖。

  坎坷之路志更坚

  其实,许多人不知道,马继兴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从1957~1980年,他蒙受冤屈20多年。先是被打成右派,又到北京郊区农村劳动,文革时曾下放到江西永修县五七干校。他经历了世态炎凉,度过了难以忘怀的艰苦岁月。

  凭借坚强意志和心中的信念,马继兴荣辱不惊,未因此停下学习研究的脚步。一有机会,他就去图书馆,查资料,学经典,搞论证,一本本学术著作从他手中脱稿。马继兴开辟了出土中医药文献、佚失中医药文献辑复、中国针灸史与针灸文献、本草史与本草文献、海外收藏中医药文献等诸多研究新领域,为中医药文献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的一天,马继兴到一家研究机构找人,看到会议室陈列的一些养生图片和文字有明显错误,就萌生了写养生书籍的念头。一辈子严谨认真的马继兴回家后就着手翻阅资料,潜心研究。时间不长,《中医药膳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

  该书广泛收集了历代史档、类书、文集以及中医养生、药学、膳食等古籍中有关药膳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深入地整理研究而成,是一部中医药膳学专著。

  马继兴说,中医药膳是在古代中医食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中华民族的养生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初步总结历代传世药膳文献的渊源、演变轨迹以及学术成就,一来以正视听,弘扬祖国传统饮食文化,二是为中医科研和教育充实内容。这就是自己撰写此书的初衷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