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上三件事诠释——学术因争鸣而发展

  □ 朱明 丁洪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术争鸣始终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尤其金元以降,中医学派逐渐形成,各个学派之间的争论更是让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由中医学派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学术上不仅仅需要兼收并蓄和相互学习,更可贵者在于当仁不让、推陈出新。现引几个由学术争鸣促进学术发展的实例。

  争鸣1

  病机理论:类经附翼·大宝论》)自此,张氏遂提出了“阳非有余,阴本不足”的著名论点。

  后世医家普遍认为,张氏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使中医的阴阳理论更趋于全面。

  蔡元培先生曾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在中医学术发展的长河中,中医先贤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总能把前人的成就置于合适的位置,并能适时地纠其发展之偏,将学术发展引向一条属于未来的道路。抚今追昔,现实环境中,尽管我们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客观、冷静地对待,遵从学术自身发展之规律,敢于坚持己见、敢于挑战既往,敢于相互争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学术发展在新的时代渐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佳境,进而开启中医药原创思维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