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名实考
关键词:推拿 按摩 名称 考证
摘要:本文引经据典,搜罗推拿古代名称有9种之多,并对“推拿”的出现从历史和学科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名医扁鹊就运用针灸、汤药结合推拿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尸厥”。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两部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黄帝岐伯按摩》(已佚)反映了当时推拿这一独特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广泛运用。《内经》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说明推拿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医学理论和临床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今天,推拿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多种疾病,具有疗效肯定、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不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为世界各国的自然疗法爱好者所重视。本人对推拿的古今名称进行了全面考证,现分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推拿古代名称考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按蹻、乔摩、案杬、抑搔、折枝、眦媙、摩挲等。其典出所在,简述如下。
按摩: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书中有关“按摩”一名的记载有三处。《素问·血气形志篇》和《灵枢·九针论》均载“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调经论》有“按摩勿释”的论述。作为第一本推拿专著的《黄帝岐伯按摩》对按摩肯定有更详细的论述,惜已失传。《周礼注疏》载:“扁鹊治赵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饮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按摩二字均从“手”旁,说明其动作与手有关。“按”,《说文解字》释为“下也,抑也,止也”,也就是下压、遏止之意。“摩”,《说文解字》释为“研也”,即回旋摩擦之意。
按跷、按蹻:《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载:“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跷”与“蹻”为通假字,谓如矫健者之举手足也,乃导引之意。故按跷,实指按摩导引。至于按摩与按跷的区别,唐代高僧慧琳早有论述:“凡人自摩自捏,申缩手足,除烦去劳,名曰导引;若使别人握身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一切经音义·按摩》)《幼科发挥》载:“一小儿得真搐,予曰不治,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掐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一代名家,实事求是,不护己短,令人钦佩!在万全的著作中同时出现了许多按摩的过渡名称,如:推拿、推法、拿捏、拿掐法、拿、幼科拿法等,这些记载,都不是指具体的手法名,而是用来代称“按摩”的。只有其中的“推拿”,后来才成了正式的学科名。
“推拿”替代“按摩”,有上述历史的原因,更有其学科发展的因素。早期的推拿疗法,手法单一,按法、摩法是主要手法,《内经》中提到的手法也不过十余种。唐宋以后,推拿的治疗范围日益扩大,推拿手法也不断增多,技巧性也逐步增强,人们已经注意到不同的手法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从而也就产生了各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使原有的手法不断完善,还出现了包括向下用力、向上的提力和相对挤压力同时存在的综合手法,手法的分类亦趋成型,于是“按摩”一词已不足以概括和反映这一疗法,加之又逢官方压制,“推拿”之名就应运而生了。推拿疗法的名称由“按摩”向“推拿”的演变,反映了这一疗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向高级、从经验向科学不断发展成熟。因此,“推拿”替代“按摩”是推拿疗法发展的一大飞跃,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赵毅.对明代手法医学盛衰的思考[A].全国推拿流派与文献交流会论文集.上海:中国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2001:9~15
[2]夏治平主编.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苏,210029) 查炜
- 外文中医药期刊发展探析
- 王象晋《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小探
- 守邪之神
- 试探竹林寺女科的医疗特色
- 中国古代男性不育源流文献考
- 书林陈氏《经验方》作者考
- 明清中医典籍中的烟害史料考释
- 张灿玾对经典医籍研究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