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第一节 疾病命名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阶段、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循。
以部位命名者,如颈痈、脐痈、颧疗、乳痈、背疽、手发背;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疗、委中毒、环跳疽;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肺痈;
以病因命名者,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毒蛇咬伤、漆疮;
以症状命名者,如红丝疗、麻风、黄水疮、瘰疬、乳头破碎;
以形态命名者,如岩、蛇头疔、蝼蛄疖、缠腰火丹、酒渣鼻、鹅掌风;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癜风、丹毒、白疤;
以疾病特性命名者,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更大的为发;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疗。
第二节 分类释义
《灵枢·痈疽》篇首将外科疾病的分类以痈疽概之,并以脏腑隶之。后人又以疮疡两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变在皮、肉、脉、筋、骨的不同,来分别表里阴阳;又依据疮疡的发病过程分为肿疡、溃疡,未溃的疮疡统称肿疡,已溃的疮疡统称溃疡。这样的分类笼统、不实用。直至隋·《外科大成》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多指肛管直肠癌晚期。
六、其他类
风。风为百病之长,故外科以风命名的疾病很多,病种广泛,包括疮疡、皮肤、口腔、肛门等疾病。如破伤风、骨槽风(下颌骨骨髓炎)、麻风、白癜风、鹅掌风(手癣)、喉风(喉头水肿)、唇风(剥脱性唇炎)、肠风(便血、肛旁脓肿)等。这些以风取名的疾病的共同特点就是发病多与风邪有关,多为起病较急、发展较快的急性疾患。
毒外科以毒来取名的疾病很多,病种庞杂,不能代表某一种性质的疾病。如委中毒(胭窝部急性淋巴结炎)、时毒(流行性腮腺炎)、便毒(腹股沟淋巴结炎),阴毒(恶性肿瘤)、丹毒、眼胞菌毒等。此外,对某些外科疾病,一时不能定出确切的病名,也常用毒来取名,如无名肿毒、;胎毒、痧毒等。由于以毒取各的疾患不能概括某一性质的疾病,故临床已较少应用。
痰以痰取名的外科疾病大多发于皮里膜外,肿硬似馒,皮色不变,按之有囊性感,将溃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或出粘液,或脓中夹有败絮样物质。因此,以痰取名的疾病,归纳起来大致相当于西医的两大类疾病,一类是结核性疾病,如流痰(骨关节结核)、肾俞虚痰(腰部冷脓肿)、穿拐痰(踝关节结核)、乳痰(乳房部结核);一类是腺体性的囊肿性疾病,如痰包(舌下腺囊肿)、痰瘤(颌下腺囊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