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敖海清 吴丽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在祖国医学的藏象学说中,“三焦”的概念历来最具争议。自《内》、《难》以来,有关“三焦”的实质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息。纵观这些纷繁复杂的争论,不外乎两大类:一者为“三焦”有形论,一者为“三焦”无形论。其中“三焦”有形论又有“三焦网膜说”、“三焦淋巴说”、“三焦脊神经说”、“三焦消化系说”、“三焦胸膜说”以及“三焦部位说”等;“三焦”无形论主要是“气化三焦说”。下面试从临床角度对三焦的实质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同道。

  1 六腑之一的三焦

  作为六腑之一,三焦必然具有六腑共有的功能特性——“……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明确指出了三焦的功能是运行人体水液。《难经·二十八难》:“三焦也,有元气之别焉,主持诸气者,有名而无形。”气化三焦说片面强调三焦的功能而忽略三焦的形态,这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讲是不可取的,因为要诊治疾病,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其病位及其传变规律,然后才能确立相应的治法进而选方用药。如果说三焦为无形,那病位也无从确定,其预后及传变更无法推断。因此,气化三焦说也只能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水平,对于指导临床并无实际意义。

  总之,笔者认为,无论是“三焦有形论”还是“三焦无形论”,必须是来源于临床实践并能重新回到临床而对临床起指导作用,这样的理论才具有实际意义。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为体腔内包裹于脏腑之外的网膜结构,但在生理上还包括了肺、脾、肝、肾等脏腑的部分功能,因此不能单独从现代解剖学的意义上来理解三焦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