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其临床特点是某一种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的肿瘤样增生,进而侵犯到体内各个器官、组织,使各个器官的功能受到损害,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白血病患者一般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结等器官不同程度的肿大等症状,同时还可表现为正常血细胞减少、周围血白细胞质和量发生异常变化等现象。

   据统计,我国每10万人口中约有白血病患者3-4万人,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各地区的发病情况不一。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次之。患者多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多见于老年人。目前,关于白血病的形成原因还众说纷纭。据有关研究证实,具有以下情况者,其白血病的发病率可高于正常人,属于白血病的“高危人群”:①曾因某些特殊需要或意外事故而受到电离辐射,如肿瘤或其他患者进行X线或γ射线照射治疗以及受原子弹爆炸等辐射后的幸存者等;②长期接触或使用某些化学试剂或药物者。这些化学试剂或药物包括苯及其衍生物以及烷化剂或某些免疫抑制剂等;③曾受到某种逆转录RNA病毒(如HTLV-I型病毒)感染者;④具有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者,如Down氏综合征、Fanconi贫血、Bloom综合征等。    祖国医学认为,白血病属于“急劳”的范畴。患者多为温热毒邪侵袭,伤营动血,侵及骨髓导致阴伤血耗而发病。同时,该病还与劳倦、饥饱、七情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一般可将白血病分为邪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肝肾虚损型、气滞血瘀型等四种类型。近年来,经临床实践证实,用中药治疗白血病不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轻放化疗引起的各种副作用等均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应怎样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白血病呢?

   1.邪毒炽盛型 该型患者多表现为高热烦躁、面色苍白、汗出口渴、皮肤出现瘀斑、肝脾肿大,或伴有关节疼痛、溲赤便干、舌质红或淡红、苔黄白、脉浮数或弦数等。在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为主,可选用以下方药:白花蛇舌草18克,半枝莲、金银花各15克,丹参、甘草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下。因感染而出血加重者,可在原方中加入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各15克,紫花地丁12克。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