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医“治未病”——访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

  在近日举行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专家研讨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从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渊源、基本含义、主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医的“治未病”说。希望医务工作者在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治水平的同时,更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预防上面。

  中医“治未病”历史源远流长

  温长路介绍,中医的“治未病”说源远流长,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完善的系统学说,代表着医学的前沿和方向。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认识,突出了治在病先的主题。

  张仲景发展了《黄帝内经》以来的相关思想,他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多侧面论述了治未病的原理、方法,在《人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用药,对保障健康非常重要。

  医学的本质是以健康为目的。健康,除了指机体不生病外,还包含着诸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等更加广泛的含义,是多种复合因素的集成。因此,仅以治病为追求的医学模式已经受到了挑战。中医学以“治未病”构建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其科学认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表现出的优势,让人类看到了希望。“治未病”所表现出的健康学和社会学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周 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