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养生的特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我国商代、西周以来,历代中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中医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固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迟,故先以饮食调治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应遵从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选食和节制饮食,对油腻、荤腥、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宜清淡饮食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宜。

  以上四点中医食养的特色和原则,因合乎食养保健延龄之道,故读者宜深入领会,认真实践,必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