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理论及用药法则
藏药,对药物来源、性味功效和用药法则有独特理论。《月王药诊》首先提出五行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概念,《四部医典》又进一步加以阐明,使其上升到理论原则。五行学说是指药物来源于土、水、火、气、空。与当今所说的植物生态因子相似。土,为药物生长提供土壤;水,为药物生长提供水分;火,为药物生长提供热能;气,为药物生长提供动力;空,为药物生长提供空间。五行缺一不可,否则药物就无法生长发育。来源于五行的药物与性味功效又有密切关系,土性偏强的药物味甘,具有重、稳、钝、柔、润、干之性,具有强筋骨,增生体力,滋补强壮之效,可治隆病。根及根茎类药材大都属于土性。水性偏强的药物,味涩、酸,具有寒、凉、润、稀、钝 、软、柔之性,具有使饮食营养、血、肉、脂肪、骨、骨髓、精等七大物质聚和,增生肌肉之效,可治赤巴病。皮类和叶类药材属于水性。火性偏强的药物,味辛、涩,具有促进七大物质基础成熟,助消化,促吸收,增生体热,荣润肤色作用,可治培根病。花类、种子类药材大都属于火性。气性偏强的药,味辛、涩 、咸,具有强筋骨,通经活络,增生体温,收敛疮疡,促进七大物质基础运行。皮类药材大都属于气性。空性偏强的药材,具有四性的通性,其功效通行全身无阻,舒胸宽腹,遍及肢体,适用于一切疾病。果类和种子类药材大都属于空性。同时这一理论还把药材的颜色和五行联系起来,认为黄色、淡黄色为土 ;白色者为水;红色者为火;绿色者为气;蓝色者为空。并根据药材的颜色来考虑其属性,决定它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药物六味,即甘、酸、苦、辛、咸、涩。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开窍舒胸,生肌消渴,增生体温,生培根之效,对赤巴有益;辛味具有增生胃温,健胃消积,镇静安眠,驱杀肠胃寄生虫之效。咸味具有熄风、镇静、消肿化积、消烦渴、增体力、生血液、生赤巴、干黄水、下死胎之效;涩味具有通淋止泻、复苏开窍、荣润皮肤和驱虫的功效。
六味之外,还有三化味,即服药后在体内经吸收使原来药物之味发生变化。如甘、咸两味转化为甘味;辛、涩、苦转化为苦味;酸味经体内吸收后仍为酸味;因此, 甘、苦、酸称之为三化味。
药物八性,即寒、热、轻 、重 、钝 、锐、 润 、糙。藏药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隆、赤巴、培根失调所致;造成其失调是所用的药物性质不当、饮食不和、起居不适所造成。藏医所说的:“隆”,相当于中医的“气”、“血”,其功能是主呼吸、肢体活动、血液循环、五官感觉、食物分解排泄和精微运转等。“赤巴”相当于中医的“胆”或“火”,其功能是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壮胆生智,荣润肤色。“培根”相当于中医的“土”和“水”,其功能是增强胃液,消化吸收,保持和调节体内水分的运转等。一般是重、钝两者医治隆、赤巴病;热、轻、锐、糙能医治培根病。且轻、糙、寒能诱发隆病;热、锐、润能诱发赤巴病;重、润、寒、钝能诱发培根病。同时,藏医学把药物的性与疾病的性同归为寒、热两大类。因此,药物与疾病的属性要对应相治,即寒与热,经与重,锐与钝,润与糙是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治病时应辨证论治。
十七效,系指药物对疾病具有十七种对治功效。寒与热,温与凉,干与稀,润与糙,轻与重,稳与动,钝与锐,柔与燥软。藏药学理论认为药物性、味、效与五行有渊源关系,土性强的药物具有重、稳、柔、钝、润、干之效,能治隆病。水性强的药物具有稀、寒、重、钝 、润、软、温、柔之效,能治赤巴病。火性强的药物,具有热、锐、燥、轻、润、动之效,能治培根病。总之,这十七种效能,能治疗临床呈现的各种病症。两种为一对,一是药性,二是病性,互为对治,即病性轻的应用重效能的药,反之病性重的,应用轻效的药物。依此类推。
藏药在应用时主要采用复方,单味药很少,复方最多可达100多味药,少则3—4味药,一般多为20多味药。每一方剂都有一种主药,起主导作用。有些药物在应用前必须进行加工炮制,以消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 ,提高治疗效果。在剂型上有汤剂 、散剂和水丸剂,临床应用最广的是散剂、水丸剂。
汤剂:药物品种少,先研成碎块,加水煎熬而成,剂量小,药性平和,收效快。
散剂:药物较多,药性重。是将药物混和研成粉末而成,使用方便,治疗汤剂所不能及的病症。
水丸剂:与散剂同。是将药剂的粉末用清水或药物的流浸膏制成。
药浴:是藏药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所用藏草药主要是水柏枝、黄花杜鹃、圆柏叶、麻黄、野蒿5种,按病情和其他药物配制装入纱布袋内,放进锅中加水熬汁,将汁放入浴盆中,给患者进行药浴,对风湿性关节炎、黄水病和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藏药把植物类药,按不同疗效分作8类:
1) 热解毒,防治感冒药:有毛翠雀花、乌奴龙胆、铁棒锤等。
2) 肝利胆药:有獐牙菜、椭叶花锚、虎耳草、唐古特乌头等。
3) 防治气管炎药:有杜鹃叶、牛尾蒿、高山龙胆、青藏龙胆等。
4) 防治肺结核,肺脓肿药有:黑虎耳草、红景夭、草莓等。
5) 防治风湿性关节炎药:有灰枸子、圆柏果、野莞豆、独行菜等。
6) 降血压药:有全缘绿绒蒿、短管免耳草、盘花垂头菊等。
7) 活血散瘀,治疗跌打损伤药:有独一味、总状绿绒蒿、川西锦鸡儿等。
8) 调经活血,治疗妇女病的药:有水母雪莲、羽叶点地梅桃耳七等。
对植物的药用部位,因品种,功用的差异,分为根、根茎、叶、花、果、种子、皮、茎、地上部分、全草。根和根茎类药:有马尿泡、大戟、沙棘、胡芦巴、忍冬、葶苈子、鬼臼、角蒿等;皮类药有榆树皮、柳树皮、茶麋子皮等;全草和地上部分有藏麻黄、雪莲花、獐牙菜、紫堇、独一味、虎耳草等,是应用最多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