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旅游养生的张开济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建筑师,张开济有着辉煌的成就,有人这样评价:“张开济设计了半个北京城”。伴随着老人的回忆,一个个著名的建筑赫然在目—他设计了新中国一个民族大学校址(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第一个工人疗养院(北京小汤山疗养院)、第一个天文馆(北京天文馆)、第一个劳动保护展览馆、第一个政府行政中心(北京三里河“四部一会”建筑群)。在1959年的国庆十大工程中,张开济负责设计其中的两个: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钓鱼台国宾馆。此外,还有北京天安门观礼台等著名建筑。

  张开济注重锻炼身体。他说:“现在,我每天都坚持走路锻炼。因为患有糖尿瘸,加上年事已高,所以我在锻炼上是量力而行。我没有刻意追求长寿,也不愿意为此而去垂死挣扎。前不久。贝律铭先生从国外到上海参加会议,我还应他的特别邀请前去参加。你看,如果身体不好,就去不成了。”

  业余时间张老喜欢听京剧,尤爱老生行当.如鲁肃、诸葛亮、乔玄等。年轻时,他还曾粉墨登场。他认为,京剧中有很多历史故事,其服装、唱腔都很优美,剧中的情节对人很有教育意义。我就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并且把它借鉴到我的工作当中去。练习京剧中的手、眼、身、法、步,也是喜爱京剧艺术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种充满乐趣的锻炼形式。

  张开济还有一个爱好便是旅游。“我同老伴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与世界旅游胜地。老年人如果有条件最好出去走走,散散心,感悟人生的美好,有利于身心健康。外出旅游可以使自己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旅游和出行,是老年人与社会交流的一种渠道。老年人通过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健康自然有好处。老年人出游对身体的锻炼,可以达到不温不火的效果。有人认为,老年人容易得病,最好少运动,其实这是不对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患有一些慢性病,但是这并不影响运动。何况,出游给老年人带来的身心愉悦,是很好的精神治疗。出游对老年人来说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延缓智力的衰退。老年人容易沉浸在回忆中,而赏心悦目的外界环境所带来的良性刺激,有利于老年人克服认知功能的障碍,尤其对老年痴呆症是极好的预防手段。”

  老年人怎样才能实现心不老?在张开济看来,至少要做到三点。

  一是要多和年轻人在一起。我国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在谈及养生和健身之道的时候,都特别强调这一点。我最喜欢的是青年人,看着他们成长、变化,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快乐使人越活越年轻,快乐使人延年益寿。老年人要多与年轻人交流,向他们学习,克服旧观念,变“看不惯”为“看得惯”,纠正“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的心态,取其所长,补己之短。

  二是要多找乐子。这是保持人老心不老的重要一条。俗话说:“乐子满地跑,就看你找不找。”过日子就得乐呀,不乐这一天就过不去。“我的人生感悟是:老年人应寻风趣幽默、找乐子,排解孤独、寂寞感。”张开济说。

  三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出行为规范,给自己的时间来个规划,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活动有度。

  已是耄耋之年的张开济腰不弯,背不驼,精神矍铄,他的思维异常敏捷,观察事物的能力仍不减当年,而且时不时地还能稍加思索后冒出几句非.常得体而又意味深长的幽默。他的幽默常常是拿自己来“开涮”。有一回,在哈尔滨开会,会议室在五层,没有电梯,有人一边扶他上楼,一边说:“今天可辛苦您啦,要爬这么高的楼梯,我扶您慢慢走。“他笑着说:“没关系!我这个人就喜欢向上爬。哈哈!”体现了一代建筑宗师的风采。

  年事已高的张开济近年来并未放弃对业务的钻研,他率先提出“多层代高层”的建议,认为解决一个城市人多地少的问题,“高层高密度”不是解决之道,正确的方法应是“多层高密度”。为了让这一建筑理念为人所知,他写文章、作报告、算细账、绘蓝图。十年争论,这一观点变成了政府行为,张老对此颇感欣慰。提到现在备受关注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张老说:“体育场馆设计有特殊的规律,吸引国外设计专家参加设计投标对于丰富中国建筑设计理念、开阔设计师视野很有好处,应该提倡。”对于北京的未来,他说:“我相信,我将看到越来越美的北京,北京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