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连线机器人动刀 北京医生遥控沈阳脑部手术

  中新网9月11日电昨天(10日)上午10点,52岁的脑出血患者邹先生开始接受脑部淤血穿刺抽取手术。为他开刀的“医生”是一个叫“黎元”的机器人,而在幕后遥控指挥它的则是身在北京的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田增民。

  据北京晨报报道,昨天早上8点,田增民通过网络看到了从沈阳传过来的邹先生的CT和核磁检查等图像资料。邹先生因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瘫痪、失语,急需治疗。经过研究、规划手术方案和途径,田主任根据病人情况在病人头部设定了四个靶点。通过这些标记,治疗人员就能设定病人脑部的淤血部位。同样是通过网络,田主任又将这些信息重新传至已经在沈阳当地医院待命的手术机器人的电脑中。

  上午10点,田增民注视着面前两台电脑中显示的手术室情况,通过麦克风和鼠标遥控“机器人”开始为病人做手术。因为是局部麻醉,邹先生很清楚手术的过程。即将手术前,他还向远在北京的医生摆了摆左手。

  “黎元其实更像一个机械臂,通过电脑连接,接受遥控。”手术间歇时田主任解释说,现在使用的机器人已经是第四代医用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不但具备遥控操作能力,可以精确识别靶点,还拥有记忆能力。更先进的是,它还有一双“眼睛”,即两个摄像头,这样在北京的电脑上就出现了两个清晰的画面,一个是病人的图像,另一个是脑部手术的图像。

  10点30分,田主任发布命令:手术可以进行。机械臂上的穿刺针按照事先设定的途径开始启动,轻轻地进入了病人的颅内。“看!针管里已经抽出部分淤血了。”田主任通过网络传输画面清晰地看到了手术的进展状况,“如果不是使用这种手术方式,病人就要被迫接受开颅手术,那样创口就大多了,对病人的损伤也更大。”

  10点45分,当地医生报告,血已抽出10毫升,手术完毕。由于淤血被清除,病人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早先由于淤血压迫导致瘫痪的右腿,在手术刚结束时已经能够微微抬起。“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相信病人的情况还会有所好转。”田增民表示。

  据了解,昨天的手术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应用远程外科机器人进行的临床手术,也是国际上首例异地遥控操作完成的神经外科手术。这表明该套由我国专家自己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家专利的机器人系统具备了临床异地和当地手术的功能,我国医疗外科机器人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立体定向技术开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刘墨非)

  编辑: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