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机理研究逐步深入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周期性出血等病变,从而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的疾病。到目前,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避孕药和高效孕激素为主)、介入治疗、中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等。内异症是妇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中药治疗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此文是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研究的进展情况,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参考。

  ——编者按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虽是良性疾病,但临床上常表现出浸润破坏、转移、复发等恶性病变,是难治疾病之一。中医学典籍中没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应的病名,类似记载散见于“痛经”、“症瘕”、“无子”、“月经不调”等篇中。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呈现出多种方法、多种给药途径、综合治疗的局面,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学者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有益探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抗炎镇痛

  80%的内异症患者有明显痛经的症状,中医药治疗本病能较好地缓解痛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降低前列腺素(PGE2),升高前列环素(PGFla),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下丘脑血管加压素(AVP)水平,降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缓解疼痛。研究发现,中药异位散可降低由催产素所致的实验兔子宫收缩的频率、幅度、活动力,解除子宫痉挛,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内异症患者经期血浆中β-内啡肽和强啡肽水平低于正常妇女,认为这可能是痛经的原因之一,而用中药治疗后,β-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

  ■调节内分泌功

  目前的研究认为,内异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内膜组织得以生长,而且患者常合并内分泌功能紊乱。有的研究者运用有益气化瘀作用的抗内异汤治疗内异症,并用丹那唑作对照,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前PGE2、PRL(催乳素)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两组PGE2、PRL均非常明显下降(P<0.01)。还有研究者以柴胡汤、丹那唑能抑制腺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使微血管密度下降,促进异位内膜的萎缩,二者合用时,作用更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医研究者不仅从简单的抗炎镇痛、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而且从内分泌、细胞因子、组织学的改变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理,揭示了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与现代医学研究内异症已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离体细胞培养模式等研究手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认为,盆腔内异症的发生应有5个关键步骤:内膜细胞黏附到腹膜表面并侵入腹膜间皮细胞层;种植灶部位炎症细胞募集;病灶周围新生血管生成;内膜细胞增殖及异位病灶形成。人子宫内膜移植的动物实验也证实了上述内异症的发展过程。今后,从分子基因水平及微观方面观察中医药阻断子宫内膜细胞对腹膜的黏附、侵入、血管形成、种植生长等,将是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机制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