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创新铸辉煌 “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平台的建立”获奖前后
在“肾生髓,脑为髓海”的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临床应用补肾中药来防治痴呆和提高记忆能力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这一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尚未有系统的论述。 10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应用拟痴呆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等开展了补肾中药防治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系列研究,自行研制了参乌胶囊和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等中药新药,基本诠释了“肾生髓,脑为髓海”这一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并于日前获得了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该研究采用哪些思路、模式、技术,对今后的中医药研究有何借鉴意义,日前,记者专门采访了该项目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李林博士。
把中药作为突破口的研究思路
西医出身的李林为什么对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有浓厚的兴趣,并致力研究10年之久?李林告诉记者,留美期间,她发现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又非常难治。1994年底回国之后,看到国内老龄化状况日益突出,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后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负担非常严重,就选择老年性痴呆作为研究方向。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复杂,靶点单一的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她考虑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对该病应当是大有作为的。她查阅了许多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发现中医临床应用补肾中药来防治痴呆和提高记忆力历史悠久。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肾主藏精、肾中精气足则髓盈,上注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具有精神和全身机能活动的统帅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渐衰,无以灌注,致脑髓空虚则神无所归,记忆衰减而痴呆。因此,她确定把以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药复方作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突破口。李林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和导师、著名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化学人员主要进行以药效学导向的植物化学研究和新药药学研究,加快了创新药物研发的速度。药物研究的整个过程都与临床紧密结合,从临床需求调查到新药的组方和临床验证,都有临床医生参加。这种药理、化学、临床多学科人员的组合有分工,有交叉,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保证了医学科研的自主创新和临床有用。该团队另一负责人张兰感到,他们在科研与临床结合的前提下,还注重研究的二次开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药物转化产品意识,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10年间,该团队承担了13个课题,包括3项国家项目、7项北京市项目、3项北京市中医药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120余篇,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李林说,目前,这个团队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正在沿着上述思路和模式进行抗抑郁药物的研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不久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 葡聚糖的皮肤渗透性与配方的基质和复配组成有很密切...
- 西京医院研究显示:芪芩Ⅰ号能明显减轻心肌病理损害...
- 胃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标准有望改写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快速缓解症状与延缓疾病进...
- 慢性胃炎与胃黏膜癌前病变研究课题通过鉴定
- 口臭与抑郁有关吗?
- 两个关键期当防类风湿病
- 活到老玩到老